【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李萌 李艾鑫】10月27日,第二十三屆藍廳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出席並發表題爲《落實全球治理倡議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深入闡釋全球治理倡議的重要意義。王毅表示,落實全球治理倡議要做到“三個堅持”,他還介紹了中方推動落實全球治理倡議的行動設想,強調中方願同國際社會攜起手來,全面落實全球治理倡議,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共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當天在論壇現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多名與會嘉賓表示,全球治理倡議提出不到兩個月,在國際社會引起熱烈反響,期待以落實全球治理倡議爲契機,共商如何完善全球治理,有效應對全球挑戰,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取得新的成果。
全球治理倡議契合世界所需,順應人心所向
王毅27日在講話中表示,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使之更好適應多極世界的到來,這是國際社會都在思考和關注的重大問題。上個月,習近平主席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給出中國對這一時代命題的答案。全球治理倡議植根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傳承中國外交優良傳統,秉持命運與共理念,闡明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原則、方法和路徑,是對全球治理規律認識的創新和昇華,實現了對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的揚棄和超越,是中國爲世界貢獻的又一重大公共產品。
王毅說,全球治理倡議契合世界所需,順應人心所向,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一道,爲動盪不安的世界注入寶貴的穩定性、確定性,迅速得到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明確支持。國際社會認爲,倡議在世界面臨分裂之際呼籲團結,在聯合國基礎出現動搖之時立柱架樑,明確倡導共享而非壟斷的治理規則,兼顧不同國家的最大公約數,是應對全球挑戰、捍衛多邊主義的重要舉措,是朝向更加公正合理世界邁出的關鍵一步。
約旦駐華大使胡薩姆·侯賽尼27日在論壇現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治理一直是一個重要議題。多年來,關於聯合國改革和多邊體系的討論層出不窮,但很少有倡議被提出來鼓勵甚至推動此類改革,全球治理倡議將爲多邊體系或全球治理的討論鋪平道路。“現在是世界認真對待多邊體系,特別是聯合國機構改革,併爲全球治理提出更雄心的舉措,以幫助我們應對未來挑戰的時候了。”他說。
尼加拉瓜駐華大使孔樂然27日在論壇現場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全球治理已成爲各國休慼與共的重要議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因此,各國需攜手並肩,共同討論重要議題,並致力於提升全球治理水平。《聯合國憲章》作爲國際社會公認的準則,所有國家都應予以遵循。他特別提到,在全球治理方面,全球南方國家的參與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傾聽全球南方國家的聲音,爲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體系注入鮮活力量。
孔樂然認爲,中方提出的倡議恰逢其時。因爲我們必須認識到,聯合國肩負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任,而其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世界各國的鼎力支持。藉助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所有國家可以攜手共進,協力構築一個強大且穩健的聯合國體系,向着更高水平的全球治理穩步邁進。
落實全球治理倡議要做到“三個堅持”
王毅27日在講話中表示,全球治理倡議最明確的信息,就是匯聚團結的力量;最堅定的立場,就是高舉多邊的旗幟;最渴望的願景,就是追求公平的未來。爲推動落實全球治理倡議,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堅持平等協商,以開放心態對待不同觀點,以包容態度吸收有益建議,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識;堅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對現行國際體系進行改革完善,而不是另起爐竈;堅持循序漸進,久久爲功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使之惠及整個世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兼董事會主席金立羣27日在論壇研討交流環節發言時表示,聯合國成立時,在解決全球性問題、避免大規模災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着時間推移,其弊端愈發明顯,因此我們必須變革、完善這一制度。首先,願景至關重要。實際上,諸多問題本可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迎刃而解,遺憾的是,人們往往選擇兩敗俱傷,構建全球治理體系,需要長遠的眼光。其次,全球治理必須落到實處,不能做表面文章,否則毫無意義。第三,全球治理需要各國的責任意識。第四,全球治理不容許有絕對權力。在國際社會中,無論國家大小,各國一律平等。最後,全球治理的追求永無止境。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27日在論壇現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多邊主義經常被選擇性理解,拉幫結派也說成多邊主義。真正的多邊主義應具包容性,強調聯合國193個成員國的平等參與,共商共建共享解決方案。全球治理倡議倡導的是真正的多邊主義,是不落下任何一個國家,都在餐桌上,問題在菜單上,都應依據聯合國賦予的主權平等參與全球治理。
歐盟亞洲中心主席、聯合國前副祕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27日在論壇現場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全球治理倡議有兩大核心要素:其一,構建能體現2025年世界格局的全球治理體系——以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和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全球南方崛起爲標誌,這與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的世界格局截然不同。其二,全球治理體系應聚焦於爲民衆創造福祉——包括提升教育質量、改善醫療條件、延長人均壽命、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這些領域,憑藉高效的經濟體制,中國所能作出的貢獻將超越任何其他國家。
中國必將爲各國共同發展創造廣闊機遇
27日,王毅在講話中介紹了中方推動落實全球治理倡議的行動設想:第一,要共同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築牢全球治理的基石。各國要共同捍衛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全面善意履行國際義務,不能對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更不能動輒對聯合國“卡脖子”。第二,要協力推動共同發展的進程,提升全球治理效能。中方呼籲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停止人爲割裂全球市場,停止動輒挑起貿易戰、關稅戰。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將同更多國家和人民共享發展機遇。第三,要團結應對緊迫突出挑戰,彌補全球治理短板。第四,要積極回應全球南方訴求,完善全球治理架構。第五,要充分發揮多元主體作用,匯聚全球治理合力。
王毅表示,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剛剛勝利閉幕。會議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這是中國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也展示了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的美好願景。會議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個接續推進現代化的中國,必將爲各國共同發展創造廣闊機遇;一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的中國,必將爲促進人類進步展現更大擔當。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27日在論壇研討交流環節發言時談到,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一方面彰顯《聯合國憲章》精神,另一方面展現了中國的智慧。主權平等、在法治原則下妥善解決國際事務以及堅守多邊主義,這些都是《聯合國憲章》所着重強調的理念。中國的倡議強調以人爲本、秉持行動導向,則體現了中國智慧。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符合時代的要求。
他舉例說,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回顧80年前,中國是一個剛剛擺脫半殖民地地位的貧窮落後的國家。80年來,中國在發展進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究其關鍵原因在於,中國的治理目標是爲全體人民謀幸福、爲國家民族謀復興。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中國堅定不移、腳踏實地,精準把握每個階段的發展機遇,克服每個階段的困難,一步步向前邁進。
尼加拉瓜駐華大使孔樂然也對中國的發展成就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作爲科技、金融經濟領域的超級大國,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同時,中國作爲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國,熱愛和平,中國從未挑起過戰爭,中國是全球治理的典範。因此,傾聽中國在全球治理問題上的聲音十分關鍵。
本屆論壇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主辦,協會會長吳海龍主持。多名中外各界高級別代表、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外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駐華代表等出席論壇,圍繞全球治理倡議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路徑進行深入交流。藍廳論壇設立於2010年12月,迄今已舉辦23屆,是外交部創建的政府、工商界、學界、媒體及公衆等中外各界溝通交流的高水平國際論壇和闡釋、解讀中國重大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動的高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