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曾在美劇《早間新聞》等影視作品中亮相的聖伯納混種犬羅科,如今已多年沒有接到戲約,它的遭遇在好萊塢並非個例。從金毛獵犬帕克到鴨子鮑勃,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動物演員正面臨“失業”危機。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製片方更傾向於在後期製作中合成動物表演,而非使用真實動物,這一趨勢讓動物訓練師對職業前景憂心忡忡。
《好萊塢報道者》稱,動物演員的工作機會正在急劇減少,相關機構負責人坦言:“AI技術已經對動物訓練師和動物表演業務造成巨大沖擊。”該機構曾爲《幽冥》《洛城機密》等影視作品提供動物演員,如今正面臨嚴峻挑戰。有動物租賃公司估計,他們旗下動物的工作量已降至疫情前的40%。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多樣,包括疫情的後續影響、好萊塢大罷工以及娛樂產業的整體萎縮,但AI技術的崛起正成爲最致命的威脅。近年來,越來越多製片方選擇用數字動物取代真實動物:2020年《野性的呼喚》中,與哈里森·福特對戲的巴克犬完全由CGI技術生成;今年上映的《超人》中,主角的寵物狗也是導演詹姆斯·古恩愛犬的數字掃描版本。甚至連長期活躍在西部片和歷史片中的馬匹演員,如今也面臨被“數字馬”取代的風險。
不過,此前一直主張在影視製作中取消使用真實動物的動物保護組織對此表示歡迎,他們認爲強迫動物表演是剝削行爲,《猩球崛起》和《木法沙》等使用尖端技術拍攝動物題材的影視項目是進步的體現。業內動物專家則堅持認爲,真實動物表演所帶來的情感共鳴是AI無法複製的。
動物協調員邦妮·賈德分享稱,在2019年電影《一條狗的旅程》中,她的愛犬貝兒在拍攝死亡戲份時,按照指令閉上眼睛,隨着鏡頭緩緩推近,“整個攝影棚的人都泣不成聲,這種情感共鳴,是AI永遠無法給予的”。(顧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