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政府停擺會使美國陷入衰退嗎?”美國廣播公司日前以此爲題報道稱,一些經濟學家認爲,如果這一僵局長期持續下去,美國可能會面臨經濟危機。當地時間10月26日,美國政府關門進入第26天,“停擺”對經濟的多方影響正在進一步凸顯。受多方因素影響,總部位於柏林的歐洲信用評級機構範圍評級公司(Scope Ratings)日前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
從“AA”下調至“AA-”
據彭博社報道,這家歐洲主要評級機構,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A-”。該機構在聲明中表示,美國公共財政持續惡化主要表現在財政赤字持續高企、利息支出不斷上升以及預算靈活性受限。此外,治理標準下降降低了美國政策制定的可預測性,增加了政策失誤風險。美國在與主要貿易伙伴關稅談判中表現出的不確定性即爲例證。
早在2023年,該機構就已將美國評級展望調整爲“可能下調”,此後一直維持負面展望。就在10月1日美國政府開始停擺之際,該機構負責美國評級的分析師艾科·西弗特曾警告說,政府停擺僵局“對信用評級不利”;儘管因政治爭端導致債務違約的可能性較低,但他認爲相關風險正在上升。
“正逐漸逼近一個臨界點”
一些經濟學家向美國廣播公司表示,雖然美國政府停擺目前尚未對經濟造成重大沖擊,但這一情況若持續數月甚至更久,被停薪的員工可能會耗盡積蓄。同時,大量民衆無法獲得關鍵政府補貼,整體消費能力也將受到削弱。他們補充稱,聯邦政府通常發佈的“黃金標準”經濟數據將暫停公佈,這可能引發市場不確定性,進而降低企業和政策制定者的信心。
報道稱,目前約有75萬名被停薪留職的政府工作人員已經感到停擺帶來的壓力,他們拿不到薪水,家庭預算也愈發緊張。據英國廣播公司24日報道,被迫休假的聯邦僱員開始在食品銀行排隊領取免費餐食,他們表示“已經入不敷出了”。
“我們正逐漸逼近一個臨界點,屆時政府停擺的影響將變得更爲顯著。”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學家格雷戈裏·達科向美國廣播公司說,長期停擺可能引發“惡性循環”,美國經濟前景因此變得不明朗。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表示:“如果停擺延續至感恩節到聖誕節之間的假日購物季,經濟衰退將成爲切實威脅,因爲這會打擊本就脆弱的消費者、企業和投資者信心。”
因政府停擺而推遲數日發佈的美國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顯示,美國9月CPI環比上漲0.3%,低於8月的0.4%;同比上漲3.0%,略高於前值的2.9%,但仍低於市場預期的3.1%。隨後,白宮警告說,10月CPI報告不太可能按時發佈。
美聯儲將於本週召開年內倒數第二次議息會議。“美聯儲已經面臨最艱鉅的戰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該機構要在勞動力市場疲軟和通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引導不斷變化的經濟,政府停擺讓這場戰鬥更加艱難。
“債務與停擺並行,本身就是一種信號”
隨着美國政府持續停擺,美國債務規模不斷攀升。上週美國國債總額首次突破38萬億美元。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評論說,政府停擺的確會推高國家債務。此類事件推遲經濟活動和財政決策,又因聯邦項目的暫停與重啓產生額外成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未來4年內美國政府債務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達到140%,較2025年激增15個百分點。這意味着美國的債務規模將超過所有歐洲國家,包括曾面臨財政困境的意大利和希臘。
彼得·G·彼得森基金會主席邁克爾·彼得森警告說:“債務與停擺並行,本身就是一種信號——美國正透支未來的穩定。”IMF與多位分析師也認爲,美國經濟的核心問題在於“財政失衡與政治僵局並行”。
也有經濟學家對“政府停擺可能拖累美國經濟”的說法持不同觀點。美國聖母大學經濟學教授、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前高級經濟學家傑弗裏·坎貝爾向美國廣播公司表示,政府停擺涉及的資金規模極小,因爲大部分聯邦支出都屬於“自動撥付”類別。長期停擺或許會給美國經濟的“問題清單”再添一項,但它幾乎不會產生“溢出效應”,因爲其影響將侷限在經濟中相對狹窄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