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馬來西亞特派記者 曹師韻 環球時報記者 遲靜怡 韓雯】10月26日,中美經貿團隊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結束爲期兩天的磋商。雙方以今年以來兩國元首歷次通話重要共識爲引領,圍繞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芬太尼關稅和執法合作、農產品貿易、出口管制等雙方共同關心的重要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磋商,就解決各自關切的安排達成基本共識。雙方同意進一步確定具體細節,並履行各自國內批准程序。此次會談的成果受到各方積極評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韓國慶州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美方也確認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訪問韓國。韓國《東亞日報》稱,全世界的目光都將集中在中美元首是否會舉行會晤上。韓國紐西斯通訊社表示,中美貿易衝突對全球影響重大,兩國領導人能否會晤,備受矚目。
磋商結束,下一步各自將會履行內部報批程序
10月25日至26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峯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吉隆坡舉行中美經貿磋商。
何立峯表示,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對於在經貿合作中出現的分歧和摩擦,雙方應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通過平等對話協商,找到妥善解決彼此關切的辦法。中美經貿磋商成果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共同維護。
美方表示,美中經貿關係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係,美方願同中方通過平等、尊重的方式解決分歧、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美經貿團隊25日舉行了長達5個半小時的會談,26日上午繼續會談。會談結束後,雙方各自舉行記者會。
26日會談後,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介紹說,雙方的討論包括衆多議題,比如雙方各有關注的出口管制議題,對等關稅進一步延長暫停期問題,芬太尼關稅和芬太尼禁毒合作問題,進一步擴大貿易問題,美方301船舶收費相關措施問題等等,中美雙方就此進行了建設性的探討,美方表達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經過一天多的非常緊張的討論,中美雙方就上述這些議題建設性地探討了一些妥善處理雙方關注的方案,形成了初步共識。下一步各自將會履行內部報批程序。
美方在記者會上積極評價此次磋商成果。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財長貝森特26日說,中美官員在談判中制定了“非常成功的框架”,“我認爲這個框架具有建設性,而且影響深遠,使我們能夠繼續推進,爲兩國領導人根據非常成功的框架舉行會晤奠定基礎”。
彭博社稱,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記者會上說,中美貿易談判富有成效,涉及各種議題,“談到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也談到稀土”,雙方正就一項貿易協議提案的最終細節進行討論,幾乎可以提交兩國領導人審議。
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吉隆坡參加東盟峯會期間對記者表示,他有信心能與中方達成“一項非常全面的協議”。
“緊張局勢有所緩和”
路透社稱,這是自今年5月以來中美經貿團隊的第五次面對面磋商。會談結束後,貝森特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經過吉隆坡爲期兩天的會談,雙方達成了“非常實質性的框架協議”,美方“不再考慮”對中國加徵100%的關稅。
香港《南華早報》26日評論認爲,雙方的會談結果標誌着世界兩大經濟體的緊張局勢有所緩和。目前中美對等關稅暫停期將於11月10日到期。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2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中美兩國官員的表態看,此次磋商過程中雙方的博弈依然非常激烈。不過結果還是很有成效的。雙方就各自關心的問題表達了想法和態度。雙方都表示討論的領域非常廣泛,討論具有建設性,這項成果對雙方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益的發展方向。未來是否能達成最終的文字性成果,還需進一步觀察。整體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
因爲此次磋商恰逢APEC會議前,很多觀察人士將兩者聯繫起來。周密表示,中美在APEC前舉行的這次磋商,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因爲美國不僅對中國,還對全球多個經濟體發起關稅戰。中美談判的內容相對來說更加廣泛,更加複雜,雙方在APEC這樣一個推動開放的會議之前取得一定成果,將釋放更爲積極的信號。
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說,雖然全球貿易的舞臺上有多個參與者,但美國領導人成敗的關鍵在於中國。正如美國總統所承認的,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是不可持續的。與中國的貿易戰將對美國、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造成毀滅性後果。每當中美關係陷入僵局,美國主要股指就會大幅下跌,凸顯了這一現實。
韓國期待中國領導人來訪
即將舉行APEC會議的韓國期待中國領導人訪問。韓國“news1”新聞網稱,中國領導人訪韓,將成爲李在明政府“恢復對華外交”的重要節點。雙方預計將在實質上重啓2008年確立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並就核心議題進行全面討論。文章分析稱,若韓國此次在對美、對華以及對日外交上取得一定成果,“實用外交”將獲得積極評價。反之,則難免被批爲“空手外交”。
《東亞日報》稱,中美元首同時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歷史上的首次。中美兩國元首訪韓,預計將成爲韓中、韓美關係的分水嶺。文章稱,美國新政府上臺後,此前引領世界的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面臨着比任何時候更大的危機。李在明和特朗普之間的第二次會面能否達成韓美間貿易協議,是韓方最關心的問題。但兩國就焦點問題仍然針鋒相對,因此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很小。因爲這一協議會給國家經濟帶來巨大負擔,所以沒有理由甘願承受不利條件,急於達成協議。報道還認爲,如果中美能找到解決貿易衝突的突破口,預計也將對韓美關稅談判等產生影響。
《東亞日報》認爲,不管怎麼說,全世界的目光都將集中在中美元首是否會舉行會晤上。此次會晤將決定美中“關稅休戰”是終結還是延長,將成爲超越關稅戰爭、競爭走向的重要契機。討論亞太地區“連接、創新、繁榮”的此次APEC會議的成果也將根據美中之間的會晤結果而有所不同。韓國作爲輪值主席國,應該發揮橋樑作用,尋找美中之間的均衡點乃至於與APEC成員的接觸點。
大韓商工會議所會長、韓國SK集團會長崔泰源將主持今年的APEC工商領導人峯會。據《韓國先驅報》26日報道,崔泰源當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受美國關稅政策和全球經濟秩序劇變影響,上世紀60年代以來延續的出口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在當下關稅壁壘林立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已難以奏效,“(世界)很難回到(世界貿易組織)體系下的自由貿易時代”。他認爲,此次APEC會議將成爲衡量中美關係的重要指標,“這將成爲未來幾年中美關係發展的晴雨表”。
當地時間24日,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在一場活動中向美各界宣介中國共產黨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他表示,新的五年,中國創新之力將加速迸發,“小院高牆”也好、“脫鉤斷鏈”也罷,都阻擋不了中國前進的步伐。新的五年,中國開放之門將越開越大,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但中國依然堅定擁抱經濟全球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