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問答|馬達加斯加現在怎樣了

新華社塔那那利佛10月18日電 熱點問答|馬達加斯加現在怎樣了

新華社記者凌馨

在馬達加斯加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3周後,領導軍營譁變的米夏埃爾·蘭德里亞尼里納17日在首都塔那那利佛宣誓就任該國總統。馬達加斯加當前局勢怎樣?政治動盪爲何爆發?未來局勢又將如何發展?

當前局勢如何

蘭德里亞尼里納現年51歲,他17日在馬達加斯加高等憲法法院宣讀誓詞。蘭德里亞尼里納表示,馬達加斯加迎來“歷史性轉折點”,將“開啓新篇章”。

記者在塔那那利佛市看到,首都局勢目前總體平穩,各類生活物資供應充足,市場價格保持穩定,社會秩序正在逐漸恢復。白天,市區大部分商鋪正常營業,宵禁措施也已正式解除。雖然街頭人流和車流較平日仍顯稀疏,超市內人流也較之前有所減少,但公共交通運行有序,居民日常出行正在逐步恢復。

自9月25日起,塔那那利佛等多座城市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抗議頻繁發生的停水斷電。10月11日,塔那那利佛南部一處精銳部隊軍營發生譁變,部分軍人加入示威遊行,要求總統安德里·拉喬利納下臺。蘭德里亞尼里納是該部隊的一名指揮官。

13日晚,拉喬利納通過社交媒體發表視頻講話,稱自己因人身安全遭受威脅,已轉移至“安全的地方”。

14日,蘭德里亞尼里納在總統府宣佈正式接管國家政權。他宣佈暫停使用現行憲法、解散除國民議會外所有主要公共機構,並開啓最長兩年的政治“過渡期”。拉喬利納同一天發表聲明,譴責部分“叛軍派系”“政變和顛覆憲政秩序的企圖”,並強調自己仍在“全面履職”。

馬達加斯加曾是法國殖民地,1960年獨立。有媒體報道稱,拉喬利納已於12日乘坐法國軍機離開馬達加斯加。

動盪爲何爆發

馬達加斯加是非洲東南部印度洋島國,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其主體島嶼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島。包括周邊附屬島嶼在內,國土總面積約5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000萬。

“我們受夠了停水停電”是此次大規模示威遊行中最醒目的口號。作爲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馬達加斯加經濟以農業爲主,嚴重依賴外援,2024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爲545美元。

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數據,馬達加斯加貧困率高達80%,僅約三分之一人口能夠用上電。民生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是導致該國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停水斷電之所以能引發全國範圍大規模遊行,是因爲這一民生問題引發了各階層最廣泛的共鳴。此次示威遊行從塔那那利佛開始,逐漸蔓延至馬達加斯加多地。示威者與安全部隊對峙併發生衝突,暴力事件不斷。

隨着衝突不斷升級,示威者抗議的焦點逐漸從民生問題轉移至政治層面,要求解散政府、最高憲法法院等公共機構,並呼籲總統、總理等官員下臺。在此背景下,蘭德里亞尼里納領導軍隊譁變並接管國家政權。

局勢怎麼發展

在蘭德里亞尼里納宣佈接管國家政權後,非盟已宣佈中止馬達加斯加成員國資格,並與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一道表示將向馬達加斯加派遣調查團。

非盟16日發表聲明說,非盟正推動馬達加斯加各方展開真誠而具有建設性的對話,以促進國家和平、恢復憲政民主秩序。

蘭德里亞尼里納17日在宣誓就職講話中表示,真誠邀請國際社會參與馬達加斯加重建,希望在“建設性、真誠和公平”對話原則基礎上推進雙邊和多邊合作。

馬達加斯加政治學家菲利普·拉扎納喬納認爲,國際社會可呼籲馬達加斯加各派系間展開包容性對話,但政治解決方案必須來自馬達加斯加國內,以維護過渡進程的公信力。

實際上,這並不是此次發動譁變的部隊第一次參與政變。16年前,該部隊也加入了反對時任總統馬克·拉瓦盧馬納納的反政府抗議浪潮,當年的政變領導者正是此次被要求下臺的拉喬利納。經南共體多輪斡旋,2011年9月,馬主要政治派別簽署解決危機路線圖。2013年底,馬舉行總統選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