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丨全球貿易變局:亞洲與“全球南方”崛起,美國單邊主義反噬自身

中國網10月9日訊(記者 李智)今年以來,全球貿易在美國單邊關稅舉措與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影響下持續動盪,世界經濟格局悄然重塑。國際媒體認爲,中國與亞洲新興經濟體正在成爲這場貿易重組的最大受益者。

《費加羅報》報道指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報告,儘管美國屢次威脅並加徵高額關稅,2025年全球貿易表現仍好於預期,預計增長2.4%,幾乎是年中預測的三倍。數據顯示,“南南貿易”(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在2025年上半年增長8%,高於6%的全球平均增速。此外,亞洲貢獻了2025年全球貿易增長的主要份額,成爲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動力。可見,亞洲和“全球南方”迎來了罕見的發展機遇。

報道還表示,中國在面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方面,展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中國企業通過向亞洲、歐洲和“全球南方”拓展,彌補了其在美國市場80%的損失。僅在4月至7月間,中國對非洲出口同比增長34%。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也顯著擴大,中國全年貿易順差預計突破1.2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這場貿易重組,使中國不僅穩住了外貿規模,還在“全球南方”擴大了影響力。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美貿易持續萎縮。

在北美地區,美國正爲在貿易戰中遭受影響的本土農民提供補貼,特別是大豆種植者。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進口國,然而,貿易的不確定性導致中國採購量大幅下降。據路透社消息,儘管美國農民大多支持現任總統特朗普,但他們也強烈要求美國政府就貿易關稅帶來的影響採取措施。特朗普政府雖承諾以關稅收入補貼農民,但面臨法律與預算限制,直接支付上限僅爲3.5億美元,這顯然不足以應對當前的經濟困境。此外,由於美國政府“停擺”,這些支付只能經美國國會調整,也增加了計劃實施的難度。

回顧2018年,特朗普政府首個任期內發起的貿易戰就曾導致美國農業部門損失慘重。當時,特朗普政府向農民提供了超過230億美元的貿易援助,以彌補農民遭受的損失。如今,雖然美國本地農民預計會再次獲得政府援助,但情況更加複雜。

美國許多企業主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和進口關稅加重了他們的經濟負擔,致使部分企業主不得不裁員並關閉工廠。威斯康星州的工藝啤酒廠業主特爾比斯特(Justin Turbeest)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關稅使其生產成本上漲約40%,迫使其裁員20人並關閉啤酒廠。特爾比斯特認爲,特朗普政府對農民的援助是政治操作,無法接受這種“選擇性援助”。

儘管特朗普政府試圖用關稅收入支持農業,但中國已將進口渠道轉向阿根廷和巴西等國家,使美國農業的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加之玉米價格的下跌和進口肥料及農機設備成本的上漲,美國農業部門面臨的困境將愈加嚴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