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節遇上China Travel——聽外國人講述“沉浸式體驗中國”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丁雅梔 李萌 陳子帥】隨着免籤“朋友圈”持續擴容、離境退稅流程不斷優化、移動支付覆蓋愈發廣泛,“來中國過節”成爲全球遊客的新選擇。據旅行與旅遊世界(TTW)網站日前報道,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大幅增長,凸顯了全球對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現代化發展和風景名勝日益增長的興趣。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預測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將突破200萬人次。

在中國旅行、過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在今年雙節期間來華的外國遊客,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踏足這片美麗的土地。他們告訴記者,他們不僅在中國的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感受到了科技繁榮和活力,還在蘇州、喀什等地找到了“家的感覺”,“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於西方媒體所描述的多元而充滿活力的中國。”

“在中國,我找到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家”

“第一次來中國大陸,一定要從大城市開始見識!”小雪是在馬來西亞長大的華人,今年國慶,她和兩位朋友一起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我們協調了彼此的假期,幸運地遇上了中國的國慶,一場人潮的‘洗禮’,正等待着我們。”

小雪的第一站是北京。“我從小就愛看中國的電視劇,尤其是古裝劇。當我第一次走進故宮,眼前的硃紅宮牆、金鑾殿頂,比在古裝劇裏看到的畫面更具衝擊力。那些通過電視劇積攢的想象突然變成了現實,既熟悉又陌生,既遙遠又親切。”小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格外喜歡中國的文創產品,在故宮、圓明園的文創店裏,那些印着古建築紋樣的小物件、可愛的盲盒 IP,都讓她挪不開眼,“最後買了不少帶回國。”

“如果說北京是富麗堂皇,那上海就是時尚繁華。”小雪評價道,她和朋友遊覽了外灘,乘坐了觀光遊輪,在淮海路等街區閒逛,近距離感受這座城市的繁華。在她看來,上海是一座很有“煙火氣”和活力的城市,唯獨天氣比她預想中熱,和馬來西亞相差無幾,原本想嘗試的漢服體驗,最終還是因爲怕熱而放棄。

據TTW報道,在今年節假日期間,中國主要旅遊目的地的國際遊客數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和西安成爲主要“焦點”。旅遊平臺攜程提供給《環球時報》記者的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城市優化入境旅遊服務,以北京爲例,目前已有五家接待國際遊客較多的市屬公園(頤和園、天壇、北海、景山和動物園)安裝3200餘臺中英文導覽器;北京白塔寺、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等13家重點博物館景區還開通了英文線上導覽專區頁面及“聽聽北京之聲”小程序英文界面,助力國外遊客感受傳統文化。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與嚮往,也讓一些歷史古城成爲外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小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這次旅程中,她也去了蘇州,在她心中,這座城市是“溫婉”的代名詞。她還記得平江路上的青石板蜿蜒向前,兩旁的古建築帶着江南水鄉的韻味,“我們慢慢走着,偶爾駐足看街邊的小店,還在一家店裏買了簪子。店家免費幫我盤了個簡單的髮型,這個小小的體驗,成了蘇州之行裏特別的回憶。”

作爲馬來西亞華人,小雪從小學習中文,她說,馬來西亞的華人社羣也一直努力保留中華文化。“可只有真正站在中國的土地上,我才更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鮮活:故宮的古蹟、蘇州的古建築、街頭的中文招牌,都讓我覺得和自己的根離得更近了”。

如今回到馬來西亞的小雪,還忍不住不停翻看手機裏的照片:故宮的紅牆、外灘的燈光、蘇州的古橋,還有那些別緻的文創小物。“雖然人很多,但每個角落都藏着驚喜。”她笑着說,下次還要再來中國,慢慢品味中國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家”。

“中國現代與歷史共存的‘反差美’讓我着迷”

今年不少外國人選擇來中國過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免籤政策的推動。去年11月30日,中國對西班牙試行單方面免籤政策入境事由擴大至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過境、交流訪問,免籤停留期限延長至30日。26歲的西班牙青年喬治近日通過免籤來到中國,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覺得不用辦簽證就能來中國很方便,“很酷”。

喬治到訪了上海、長沙和重慶,“中國城市從早到晚都充滿活力,現代設施與歷史建築共存帶來巨大的‘反差美’讓我着迷。”喬治說,他選擇來中國旅行是因爲他一直很喜歡亞洲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他的華裔朋友也向他介紹了很多關於中國的風土人情,因此到訪中國是他一直以來的願望。

在大街小巷中穿梭探索美食的經歷以及中國的科技發達程度給喬治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說:“我本來認爲歐洲已經很發達了,但來到中國之後,我才發現中國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街上到處都有充電樁和共享單車。相比之下,歐洲有些落後了。”

在時長約一週的旅行中,他最喜歡最後一站重慶。起初,他覺得重慶不像上海那樣知名,應該是個小城市,心理預期並不高,但真正到達重慶後,才發現這是一座交通便利、設施齊全的大都市。儘管他只在重慶呆了幾天,還沒有完全探索完這座山城,但他願意推薦自己認識的每一個人到重慶旅遊。

公開報道顯示,截至今年9月15日,我國已對47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籤,與29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簽證,過境免籤政策覆蓋面擴展到55國,極大便利了外國人來華旅遊。TTW報道稱,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前往中國,其中大多數來自亞洲鄰國以及歐洲和北美。

攜程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恰逢日本的“銀髮周”(9月13日至23日)和韓國的“中秋假期”(10月3日至9日)與中國的國慶中秋黃金週相近或重疊,亦有不少日韓旅客選擇到中國觀光,上海、北京、香港、大連、青島和天津是吸引日韓旅客的主要目的地。

此外,近期中俄互相免籤政策也推動俄羅斯遊客來華熱情上升。本次假期俄羅斯旅客入境預訂量同比增長75%,遊客偏好的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三亞、廣州、哈爾濱等。

“這裏兼具國際化與多元性,太酷了!”

“這裏和西方媒體描述的完全是兩個世界!”10月6日,來自美國的博主但丁·穆尼奧斯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一條在中國新疆喀什旅遊的視頻。作爲一名長期生活在紐約的內容創作者,這個假期,他在朋友的推薦下奔赴新疆。

“西方媒體總把這裏描繪得充滿負面色彩,但我在中國看到和聽到的,全是人們對新疆多元文化的熱情與嚮往。”但丁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正是這種強烈的反差激發了他的好奇心。初到喀什,他便被街頭巷尾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週年的裝飾所吸引,“濃郁的民族風情與節慶氛圍交織在一起,讓我瞬間沉浸於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之中。”

“這是我在新疆的第一天,這裏的一切都讓我驚歎不已。”在視頻中,但丁站在一處能俯瞰喀什城區的地方感慨道。傍晚七點,夕陽依舊高懸,沙漠的風捲起細沙,爲這座古城蒙上一層金色的光暈。“我從未來過這樣的地方——喀什的多元文化交融令人震撼,那麼多不同的民族和諧共處,實在太美了。”但丁對記者說。

在他的鏡頭下,身穿傳統服飾的新疆姑娘在古城前翩翩起舞,街角的果汁攤前,維吾爾族商人正將新鮮的石榴、葡萄塞進傳統銅製榨汁機,雙手用力轉動把手,鮮紅的果汁順着導管流進玻璃杯;不遠處的手工藝店外,哈薩克族老人坐在小馬紮上編織羊毛掛毯……

除此之外,喀什的美食也讓他念念不忘,“我們喫了羊肉餡的饢,外皮烤得金黃酥脆,咬一口全是肉香,現在想起來都要流口水。” 而喀什古城本身更讓他震撼,這片面積龐大的區域裏滿是歷史保護建築,商鋪一家連着一家,居民們在歷史悠久的街坊裏經營着小生意,過着閒適又充滿生機的生活,這樣的景象在他眼中美好又鮮活。

“我遇到的一些商家說,我是他們見過的第一批美國人,這讓我意識到,這裏還有很多故事等待被外界看見。”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新疆的發展與文化保護工作值得稱讚,“這裏既有現代化的設施,又保留着濃郁的本地特色。西方政客試圖用制裁孤立新疆,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讓這裏與世界相連,我希望自己能成爲促進國際友誼與合作的聲音。”

除了傳統民俗,喀什的“反差感”同樣讓但丁驚喜不已。在一家當地夜店爲粉絲慶祝生日的經歷,更是刷新了他對這座城市的認知。“我來自紐約,本以爲那裏是夜生活之都,但喀什絲毫不遜色!”但丁驚歎道。年輕人隨着國際流行音樂與民族旋律起舞,這種文化的自如切換讓他驚歎:“這座城市兼具國際化與多元性,太酷了!”

最讓但丁難忘的是一場他偶然參與的維吾爾族婚禮。“我在街頭遇到一位新疆本地的導遊,他得知我們想體驗當地文化,立刻幫忙聯繫了一場正在舉辦的婚禮,主人家熱情地邀請我們參加。”在他的描述裏,婚禮現場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情:色彩豔麗的服飾、歡快的麥西來甫舞蹈、香甜的瓜果與美食,“那種文化的豐富與厚重無法用語言形容,只能等我的Vlog剪出來讓大家親眼看看!”

旅途已告一段落,但丁仍在馬不停蹄地剪輯喀什的視頻。“在這趟旅程,我拓寬了世界觀,看到了一個真實、多元、充滿活力的中國。”他多次對記者強調,自己真切地看到了旅遊業如何爲當地民衆的生意帶來助益,因此更希望藉此機會呼籲更多國際遊客前來新疆。他由衷地表示:“我希望能爲新疆旅遊創造更多熱情與期待。請親自來這裏走走,你會發現,這裏沒有偏見與誤解,只有熱情的人們和燦爛的文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