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丁雅梔 陳子帥】美國勞工部的最新就業數據發佈僅數小時後,當地時間8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因不滿相關數據,宣佈已下令解僱勞工部下屬的勞工統計局局長埃麗卡·麥肯塔弗,並指控她“出於政治目的操縱就業數據”。此舉遭到兩黨批評,被指破壞統計獨立性,將數據政治化。
外媒認爲,這一事件不僅凸顯了人們對美國就業市場狀況的質疑,也引發了對聯邦機構獨立性和穩定性的疑問。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爲,美國國內就業情況差,是其關稅“迴旋鏢”效應的一種體現。
美國勞工部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失業率環比上升,僅新增7.3萬個就業崗位,遠低於預期,當月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表現也遜於市場預期。同時,5月和6月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數量較此前公佈數據有大幅下調,合計被下修了25.8萬個崗位,顯示美國就業市場明顯降溫。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7月的數據也凸顯出美國經濟在新關稅政策和嚴厲的移民限制下舉步維艱。5月和6月相關數據下修幅度之大,創下了非疫情期間的歷史紀錄。
解僱麥肯塔弗的指令遭到民主黨人的批評。美國民主黨成員伊麗莎白·沃倫指責特朗普不僅沒有幫助人們找到好工作,反而解僱了“因爲報告了他不喜歡的就業數據而成爲替罪羊的統計學家”。據外媒報道,美國勞工部長洛麗·查韋斯·德雷默當地時間1日宣佈,勞工統計局副局長威廉·維亞特羅夫斯基將出任代理局長。
美國前勞工統計局局長威廉·比奇稱,解僱麥肯塔弗“毫無根據”,並在X平臺上表示,這“開創了危險的先例,破壞了該局的統計使命”。比奇也是“勞工統計局之友”的聯合主席,該組織1日發表聲明稱,“將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政治化,不僅對勞工統計局造成極大損害,也對這個國家近150年來一直依賴的整個聯邦統計系統造成極大損害。”
保守派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經濟學家邁克爾·斯特蘭也表示,“總統將勞工統計局和官方政府數據政治化,此舉正冒着造成重大經濟損害的風險”。
與此同時,此舉也引起了部分共和黨成員的不滿。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湯姆·蒂利斯稱:“如果僅僅因爲總統或其他什麼人不喜歡這些數據就解僱局長,那他們真該成熟點。”肯塔基州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質疑解僱麥肯塔弗是否是改善數據的有效方式。他說:“當提供統計數據的人被解僱時,我們就更難判斷這些數據是否會被政治化了。”
佛蒙特州獨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也稱解僱麥肯塔弗“非常危險”,是“將這個國家推向威權主義的又一步”,他認爲,“此舉正在摧毀美國政府向美國人民告知社會真實情況的可信度”。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稱,勞工統計局會定期修訂就業報告、GDP數據和通脹數據等經濟數據。由於美國經濟體量龐大,以及該局在通過調查收集這些數據時的回應率問題,數據收集往往會出現滯後,但這種滯後並不意味着存在不當行爲或數據操縱。
《華盛頓郵報》援引經濟學家的觀點表示,近期對前幾個月數據的大幅調整,與其說是個人失誤,不如說是政府數據收集方式的反映。就業報告的早期版本依賴於那些響應迅速的大公司,而受經濟逆風影響更大的小企業的反饋則會滯後一些。
“這些非同尋常的修訂以及勞工統計局局長的突然被解職,可能會給本已動盪的勞動力市場注入更多不確定性。”《華盛頓郵報》評論認爲,這一事件不僅凸顯了人們對美國就業市場狀況的質疑,負責國家關鍵經濟數據報告工作的聯邦機構,其獨立性與穩定性也隨之引發了人們的疑問。該局的人員短缺已經引發了人們對其準確統計消費價格數據能力的質疑。
彭博經濟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和高級編輯亞歷山大·坦齊表示,到目前爲止,美國的數據一直被視爲“黃金標準”。解僱統計局局長的行爲可能會損害這一標準。
在許多外媒和專家分析看來,就業情況差,是美國關稅“迴旋鏢”效應的一種體現。《紐約時報》近日的一篇文章分析稱,美國關稅的影響會波及本國經濟,由於成本被推高,企業用於招聘的資金減少。該媒體在今年早些時候的報道中稱,各國對美國反制性關稅措施將影響美近800萬人就業,這些數據凸顯貿易戰可能對美國工人產生巨大影響,並導致美國政府的經濟戰略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CNN稱,美國就業市場在7月急劇放緩,遠低於前幾個月的初步估計,這表明美國的貿易政策可能正在抑制就業。美國《時代》雜誌提到,美國政府試圖通過關稅政策來爲本國工人提供製造業崗位,是一種“一廂情願”。就算製造業真的復甦,很多工作也將由機器人來完成,並且企業也無法承擔美國工人的工資。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美國就業數據差的原因在於聯邦、州和地方的政府僱員人數大爲縮減,私營部門的就業情況也顯著減少。如製造業、酒店等商業服務業就業崗位萎縮。由於美國政府關稅措施在今年5月之後廣泛實施,這反映了高關稅對於美國企業經營的嚴重衝擊,私營部門減少招聘以應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
“就業率的低迷主要源於美政府的貿易和財政政策,導致美國就業市場低迷,企業僱傭和生產規模的下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梁懷新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實際上想獲得的是“看上去很美”的成果,如承諾向美國投資、承諾採購美國產品等,但實際上關稅戰帶來的貿易不確定性風險,極大挫傷了美國本土的企業生產熱情,導致數據的疲軟,而美國只能繼續炒作“陰謀論”,試圖爲數據的疲軟“甩鍋”。
此外,《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美國的關稅政策也在損害全球就業環境。聯合國在7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國際勞工組織警告,隨着全球關稅水平不確定性加劇,已承諾實施聯合國勞工標準的服裝工廠可能停止對改善工作條件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