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平:破解中東安全困局,唯有政治對話

原標題:破解中東安全困局,唯有政治對話(寰宇平)

中東不穩,天下難安。中東不能永遠處於衝突的陰影下,中東人民應該擁有免於恐懼的未來

當地時間7月28日至30日,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和落實“兩國方案”高級別國際會議在聯合國總部舉行。來自125個國家和地區高級別代表出席會議,進一步凝聚了國際社會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共識、發出了呼籲推動“兩國方案”政治解決的強烈聲音。中東和平的核心問題是落實“兩國方案”,但“時間不多了”,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必要的緊急、具體、不可逆轉的步驟,使“兩國方案”成爲現實。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東這個“五海三洲”之地安全警報持續拉響,引發國際社會對地區安全局勢的深度擔憂。從新一輪加沙地帶衝突造成數萬人死亡和前所未有的人道災難,到以色列持續襲擊敘利亞和黎巴嫩,維持非法軍事存在,加劇局勢緊張,再到以色列對伊朗本土發動襲擊,引發伊朗報復性軍事行動,嚴重衝擊地區安全架構和國際核不擴散體系……衝突矛盾輪番升級,軍事打擊、直接對抗無所忌憚,導致局勢可能進一步失控,甚至引發更大範圍的地區衝突。法國《世界報》指出,通過製造地區緊張局勢來保障自身安全的做法是危險的。國際社會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軍事幹預只會加重安全赤字,濫施武力只會引發更大沖突,唯有堅持政治解決,才能真正打破中東的暴力循環。

美國《時代》週刊網站刊文認爲,中東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其特徵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強權即是公理”的假設上。這種鼓吹“先有實力後有和平”的觀點背後完全是強權邏輯,將實力威懾的對抗性思維凌駕於國際規則與公理之上,無異於以油滅火,徒增戰爭風險。實力帶不來真正的和平,僅憑實力判斷對錯,國際規則與公理將蕩然無存。

中東不穩,天下難安。中東不能永遠處於衝突的陰影下,中東人民應該擁有免於恐懼的未來。恢復中東地區和平穩定,政治對話是唯一途徑。

巴勒斯坦問題作爲地區矛盾的核心不容忽視。當前緊張局勢不應轉移國際社會對這一問題關注,加沙的人道主義災難不能繼續,阿拉伯民族的正當訴求必須儘快兌現,廣大伊斯蘭世界的正義聲音應得到重視。“兩國方案”是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唯一現實出路,建立以1967年邊界爲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爲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最終實現巴以和平共處,才能消除地區緊張的深層根源。第七十九屆聯合國大會主席菲勒蒙·揚表示,如果不能通過“兩國方案”一勞永逸地解決以巴衝突,就無法在巴勒斯坦和中東地區實現持久的和平與穩定。

伊核問題必須重回對話軌道。伊核問題本可以成爲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際紛爭的範例,但個別大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極限施壓,和平的大門最終未能推開,局勢重新走向對抗。目前,以色列和伊朗雖達成停火安排,但問題遠未解決,其脆弱性不容忽視。一些西方國家又搬出制裁威脅的老一套,加劇緊張對立。長期以來,西方在全球安全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其從維護自身和盟友的利益出發奉行雙重標準,忽視構建“共同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人士認爲,圍繞伊朗核問題出現的僵局,反映出西方安全治理理念的失敗。

以伊停火必須得到切實有效落實。衝突各方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嚴格遵守停火承諾,避免任何挑釁行爲,以防止局勢輪番升級,堅決遏制戰爭外溢風險,爲後續對話創造穩定環境,最終達成各方均可接受的協議。伊方不尋求發展核武器的承諾應當重視,伊朗作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享有的和平利用核能權利應該尊重。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爲談判創造有利條件,逐步恢復地區穩定。

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加沙衝突已延宕21個月,人道局勢惡化程度前所未有。“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危機令人震驚”,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祕書長兼緊急救援協調員湯姆·弗萊徹日前發表聲明說,加沙地帶1/3的人口已經數日沒有進食。無論任何時候,軍事衝突中保護平民的紅線都不能突破,無差別使用武力的行爲都不可接受。衝突各方應嚴格遵守國際法,以民衆福祉爲重,杜絕針對民用目標的襲擊,併爲第三方公民撤離提供便利。國際社會應通過聯合國人道機構,加大對中東受衝突影響地區的援助力度,緩解因戰爭加劇的民生苦難。對當事方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應當秉持公正負責任態度,真正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溝通對話是實現持久和平的正確路徑。通往和平的道路就在腳下。站在和平與衝突的十字路口,中東局勢走向何方,拷問着各方的良知與擔當。中國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一以貫之:堅持公平正義,倡導共同安全。國際社會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大國,應摒棄地緣算計,拿出實際行動,支持聯合國發揮協調作用,爲和平創造條件,共同構建均衡有序的地區安全架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