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丨路通茶香遠——一條公路拉動肯尼亞“綠色黃金”

新華社內羅畢7月30日電 通訊|路通茶香遠——一條公路拉動肯尼亞“綠色黃金”

新華社記者許嘉桐 李卓羣

在肯尼亞西部基蘇木市遠郊,雨水浸潤着連綿起伏的茶園。無人機掠過天際,鏡頭下的翠綠茶壟如波浪般向地平線延伸,採茶人的身影在晨曦中若隱若現,空氣中飄蕩着新鮮茶葉的清香與鳥鳴的歡快。這片土地孕育着肯尼亞優質茶葉,卻也曾在雨季的泥濘中陷入掙扎。

茶葉關乎肯尼亞數百萬人的生計。肯尼亞茶葉產量豐富,品質優良,是當之無愧的“綠色黃金”。根據肯尼亞茶葉產業績效報告的數據,2024年,肯尼亞茶葉總收入達2152.1億肯尼亞先令(1美元約合129肯尼亞先令),其中出口收入爲1816.9億肯尼亞先令。

肯尼亞統計局數據顯示,凱里喬郡、博梅特郡和楠迪郡貢獻了該國近一半的茶葉產量。過去,每逢雨季,土路泥濘不堪,40公里路程貨車要顛簸3至6小時。貨車司機穆蘭比回憶道,有時候車輪陷在泥裏,茶葉進水導致發黴,茶農們眼看着心血付諸東流。落後的基礎設施,像一道枷鎖,困住了這片“綠色黃金”的出路。

2015年6月,轉機來臨。中企承建的C22公路項目正式動工。這條南北大動脈將肯尼亞兩大主幹道相連,穿越核心茶產區,直抵內羅畢內陸集裝箱港。對於當地居民而言,工程清單上的一列數字遠不如一個事實震撼——土路即將變成平整的瀝青大道。

中國工程師朱建韋當時擔任項目總指揮,帶領團隊在項目奮戰30個月,當地工人本傑明曾與他共事。十年後,兩人在這條路上再聚首,真誠相抱。本傑明感慨道:“中國人教會我技術。路通了,我在路邊蓋了房,還開了玻璃店。”

2017年12月,C22公路正式通車。穆蘭比的運輸時間從6小時縮短到不足1小時,他難掩激動:“收入增加了五倍,再也不用擔心茶葉爛在路上了。”基普凱貝茶廠的總經理恩吉布瓦卡萊翻開賬本:運輸損耗從25%降至近乎爲零,保住了2000多名員工的崗位。

路旁,數座茶葉加工廠全天候運轉,曾被雨季阻斷的“財路”,如今成爲24小時暢通的經濟走廊。C22公路不僅改善了茶葉運輸條件,還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蒙內鐵路與C22公路相互配合,完善了交通網絡。茶葉通過C22公路快速運往內羅畢內陸集裝箱港,再借助蒙內鐵路抵達蒙巴薩港,遠銷世界各地。

如今,在無人機鏡頭下,基蘇木的茶園畫面中多了一條蜿蜒的灰色絲帶,它不僅是近40公里的瀝青公路,更是肯尼亞茶產業蛻變的見證。茶農們的笑顏與卡車的鳴笛聲,在綠野間譜寫出新的希望。正如恩吉布瓦卡萊所說:“這條路,讓肯尼亞的茶香飄向了世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