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國腓特烈港7月29日電 專訪:中國市場助力跨國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訪德國採埃孚集團董事彼得·霍得曼
新華社記者車雲龍 單瑋怡
德國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採埃孚集團董事彼得·霍得曼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市場有助於跨國企業加快技術研發與落地,提升全球競爭力。他表示,採埃孚始終高度重視中國市場,近年來持續加大投資力度,深化對華合作。
“對採埃孚而言,中國是我們的‘健身房’,我們以‘中國速度’發展。”霍得曼說,隨着全球汽車產業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國市場展現出強勁發展動能和技術創新力,推動企業不斷錘鍊自身實力。
近年來,採埃孚持續擴大在華佈局並加碼投資。過去兩年,集團在中國新建一座研發中心,新建或擴建10家工廠。目前,採埃孚在華設有約50家生產設施,佔全球總數約三分之一。2024年,其全球銷售額超過400億歐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顯著。
“中國汽車市場增長速度超過其他市場,在技術上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霍得曼說,採埃孚與多家中國企業保持密切戰略合作關係,在底盤系統、電驅動、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開展聯合研發。“我們藉助他們的創新速度來加速自身創新,從而實現雙贏。”
日前,採埃孚在德國腓特烈港總部舉辦“2025年底盤技術日”活動,發佈與中國車企的最新合作成果,重點展示其最新線控轉向系統。在現場展出的合作車型中,一款由中國新能源車企蔚來汽車研發的新車型,成爲中國市場上首款配備採埃孚線控轉向系統的量產車。
霍得曼說,電動汽車因搭載電池,整車重量普遍增加,會對底盤系統的承載與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與此同時,隨着自動駕駛技術加快發展,乘坐舒適性也日益受到重視。作爲底盤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線控轉向技術擺脫方向盤與轉向器之間的傳統機械連接方式,通過電子信號實現轉向控制,有望成爲智能網聯汽車重要技術方向。
“與蔚來汽車的合作,是採埃孚在中國推動本土協同創新的一個縮影。”霍得曼表示,這類供應商與整車製造商之間緊密合作的模式建立在高度互信基礎上,具有典型意義。他還透露,該系統已獲得另外兩家中國車企的量產訂單。
霍得曼認爲,中國市場已成爲全球新技術的“試驗田”和“首發地”。“越來越多的汽車技術首先在中國開發、落地,再被推廣到全球其他市場。”在他看來,採埃孚在中國的工程研發能力已與自身在德國、北美等傳統市場並駕齊驅,甚至在速度和敏捷性方面更具優勢。
“我們必須不斷加快自身節奏,不斷提升中國團隊的專業能力,確保能夠跟上中國的發展速度。”他說。
展望未來,霍得曼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認爲德中合作空間廣闊。他說,採埃孚將堅定推進“在中國,爲中國”的本地化戰略,深化與中國夥伴的協同創新。“我相信,未來幾年,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仍將快於全球其他地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