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爲何我們這一代執着於“骨感美”?

英國《泰晤士報》7月26日文章,原題:爲什麼我們這一代人如此執着於“骨感美”? 我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張自拍照,原本只是想表明我正在從病痛中逐漸恢復,但結果卻出乎意料——“你看起來棒極了!”“好瘦啊!”“腹肌好明顯!”諸如此類的留言充斥着評論區,此刻我卻淚流滿面。我不明白,爲什麼大家都覺得我“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我的身心狀態都處在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水平。

我因背部疼痛而服用多種藥物,導致我的體重下降得很快,不到兩週就減了5公斤,這意味着我已經好幾個星期沒能正常進食了。我的肌肉正在消失,但周圍卻是一片讚美聲。“皮包骨”又成了新的美麗指標了嗎? 

“強壯就是新的美麗標杆”這句口號在2010年左右興起並席捲健身行業,宣揚運動的積極性。社會告訴我們要向那些以粗壯、健康的大腿和健美身材而聞名的明星學習,例如詹妮弗·洛佩茲以及像阿什利·格雷厄姆這樣的大碼模特。我欣然接受了這股健康潮流,每週至少鍛鍊5次。我喜歡運動讓我產生的內啡肽,我對自己的樣子更加自信。我開始愛上我的肌肉了,我對自己健美的身材感到非常滿意,我也一直很高興自己能保持“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美感。但現在究竟怎麼了?如今,我們似乎身處一個充斥着“瘦身針”“減肥藥”的世界,我周圍的女孩靠節食和減肥藥生活,但我從不,這更多的是源於我強大的心理素質和對身體的自信。瘦可能感覺很好——但它留下的卻是苦澀。(作者西多妮·威爾遜,王建國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