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道路塌陷類事故十年超千起,且事故路段修復進展相對緩慢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劉雅婷】近年來,日本道路塌陷事故呈持續上升趨勢。日本《讀賣新聞》27日報道稱,該國全境10年內已至少發生1157起道路塌陷與地下空洞事件,且相關事故路段的修復進展相對緩慢。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提供的相關資料,四國島高知縣事故發生數量最多,僅該地區就發生78起塌陷類事故。從成因看,地下管道腐蝕、破損或接合處老化,導致周邊土壤被“吸入”管內,出現地下空洞造成塌陷,該類佔比達44%。施工不當導致的事故佔比22%,其中多數與道路或管道施工時未充分壓實路基有關。目前日本有約3萬公里的管道超過了規定的50年使用年限。此外,自然因素也有影響,樹根腐爛、附近斜坡塌方、地震以及颱風等因素造成的事故,佔比24%。

報道稱,在已確認的事故中,有的是在同一路段內、相距不超過1公里範圍內發生的連續性事故。例如,在關東地區埼玉縣越谷市的國道,2022年至2024年間因同一排水管腐蝕和破損引發的道路塌陷事故就發生了3次。國土交通省相關負責人對此回應稱:“目前國家層面對道路下方塌陷和空洞的實際情況掌握還不充分,接下來將盡快展開調查,並着手構建一個能及時掌握路面情況的機構。”

今年1月28日,埼玉縣發生了一起道路塌陷事故,一輛卡車墜入坑中,駕駛員不幸身亡。事故原因是該縣地下埋設的下水管道年久失修,管道破損處不斷將土砂吸入,導致地下形成空洞,並進一步引發地面塌陷,出現巨大的坑洞。

日本《讀賣新聞》28日報道稱,埼玉縣事故至今已過去半年,事故現場的修復工程進展緩慢,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目前仍未恢復。商戶因交通管制導致營業額下滑,因下水道惡臭、施工噪音等問題遭受困擾的居民苦不堪言。儘管當地政府提出將對受影響居民進行補償,但具體補償事宜仍未最終確定。     

報道稱,塌陷地點的修復工作預計要到明年3月左右才能完成。在此之前,事故現場散發的惡臭問題及負面影響恐將持續存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