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 吳鳴】當地時間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舉行的“贏得人工智能(AI)競賽”活動上正式發佈“AI行動計劃”,這份內容長達23頁的文件包括超出90項行政建議,對內要求放鬆政策監管,加快AI基礎設施建設,對外則尋求讓美國技術成爲全球AI基礎,以鞏固全球領導地位。這份行動計劃還劍指中國,企圖“在國際治理機構中對抗中國影響力”,並計劃進一步收緊AI芯片對華出口管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始終主張各方共同推動人工智能開放、包容、普惠、向善發展,不應突出對抗競爭,而應追求共享智能紅利,實現共同發展。
白宮官員:將在半年到一年內落地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這項行動計劃圍繞三大支柱展開:加速創新、在美國本土構建AI基礎設施,以及讓美國硬件和軟件成爲全球AI創新的“標準”平臺。該計劃還特別要求,凡聯邦政府採購的大語言模型必須“客觀、不受自上而下意識形態影響”。
根據白宮官員的說法,該行動計劃涉及取消特朗普政府所稱的“官僚主義繁文縟節”來促進AI技術發展,在徵求意見期間收到了來自各行業提交的1萬多份建議。其內容包括簡化對數據中心、半導體制造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的項目審批流程;美國政府還將與美國科技公司合作,向盟友提供“全套AI出口套餐”——AI模型、硬件和軟件,以努力確保美國技術成爲全球標準,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克拉齊奧斯表示,行動計劃中概述的所有政策都能在半年到一年內實施。
充滿限制和打壓中國意圖
這份AI行動計劃原本是美國發展AI產業的戰略規劃,卻充滿了對抗、限制和打壓中國的地緣政治意圖。記者發現,該計劃在第三支柱部分明確指出“在國際治理機構中對抗中國影響力”,進一步收緊人工智能芯片對華出口管制。
香港《南華早報》24日報道稱,這份計劃標誌着特朗普政府首次就這一主題出臺全面戰略。根據這項行動計劃,美國商務部將牽頭制定新的芯片製造組件出口管制措施,以堵住目前針對主要系統的限制措施中的“漏洞”;該部門還將牽頭加強對美國芯片最終用戶的監控,並探索使用新的芯片位置驗證功能,以防止其進入“受關注國家”。該計劃還指示國防部和商務部與盟國協調採用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並禁止美國對手參與其國防供應鏈。報道稱,這一文件對盟國發出幾乎不加掩飾的威脅,警告若不配合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會通過次級關稅引發懲罰性貿易措施。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拜登政府對AI的發展重於監管,而特朗普則主張放鬆監管。在出口上,拜登政府主張分級對待,特朗普則希望擴大出口強化美國AI的全球影響力。但兩者在對中國的出口上採取了相同的管制立場。
周密說,近年來中國AI迅速發展引發美國的焦慮,但美國政府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明顯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擾亂市場秩序,破壞全球供應鏈安全,不利於兩國企業切身利益。周密認爲,AI的發展尤其在安全與治理上形成全人類的共同挑戰,這方面中美應加強合作而非進行對抗。
影響遠超國界,但效果仍待觀察
在這一行動計劃出臺之際,美中官員即將在下週舉行第三輪貿易磋商。美國國務院“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前技術政策顧問費達修克對《南華早報》表示:“(美方)在不冒着對倫敦臨時貿易協議造成重大打擊的風險下,加強了技術控制。他們關注的是執法漏洞,而非增加全面的新限制。”費達修克還稱,該計劃的真正影響將“完全”取決於其執行情況,其中美國與盟國間的協調將是關鍵。
據《日經亞洲》24日報道,分析師和科技高管都認爲該計劃的影響將遠超出美國國界,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是否值得效仿仍有待觀察。此外,儘管美國這份行動計劃很大程度上聚焦在AI領域與中國競爭,但美中未來仍有可能在AI治理上合作。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訪問學者斯科特·辛格說:“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場AI災難降臨到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兩國甚至是全球人民的生活都將受影響,到那時沒有誰會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