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自20日起對美國進行爲期3天的正式訪問。當地時間21日,馬科斯在華盛頓分別會見了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和國務卿魯比奧。法新社報道稱,美國高級官員向馬科斯承諾,華盛頓將保衛其長期盟友,“增加軍事資源以遏制強硬的中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2日表示,美國和菲律賓之間開展任何合作都不應針對第三方或損害第三方利益,更不應挑動對抗,加劇地區緊張。
報道稱,美國防長和國務卿都將中國視爲美國最大的威脅,二人均表示將致力於遵守與菲律賓簽署的已有70餘年歷史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據報道,赫格塞思對馬科斯表示:“我們將繼續遵守《共同防禦條約》。這一條約涵蓋包括南海在內的太平洋任何地區發生的、對於我們武裝部隊、飛機或公共船隻,以及對我們海岸警衛隊的武裝攻擊。”他宣稱,兩國必須“打造一道強大的真正威懾之盾以維護和平”,“我們不尋求對抗,但我們已經並將時刻準備着,採取堅決行動”。據美國國務院消息,魯比奧與馬科斯在會晤時重申“對威懾力量以及維護航行自由和飛越自由的共同承諾”。
據美聯社22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二在白宮會見馬科斯,預計關稅將是議程之一。特朗普此前威脅稱,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將在8月1日起對菲商品徵收20%的關稅。香港《南華早報》22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話報道稱,馬科斯可能會以允許美國在菲使用更多軍事設施以及在菲採礦特許權,來換取較低關稅。報道提及,馬科斯此次訪問透着緊迫的氣息,當前菲國內對美國加徵高額關稅的批評聲浪日益高漲,而馬科斯將於下週一發表年度國情諮文。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馬博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本屆菲律賓政府實質上已淪爲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代理人,這種從屬關係決定其在貿易和安全議題上根本不具備真正的議價能力,既無法在安全議題上保持獨立,也難以在貿易談判中獲得實質利益,其政策選擇空間被極度壓縮,所謂的談判議題不過是維持表面尊嚴的權宜之計。對特朗普來說,與菲律賓的安全合作顯然不是優先事項。在此背景下,馬科斯積極籌劃訪美行程,是爲重新炒作南海議題,試圖引起美國輿論、國會乃至白宮的關注。這恰恰反映出馬尼拉對自身戰略地位的焦慮,即若無法持續獲得美國的戰略關注,其在地區事務中的重要性將大打折扣。(吳鳴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