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國商會會長:非常贊同“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萌 張依依】7月18日下午,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繼續在北京舉行,中國美國商會會長何邁可在展館現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非常贊同“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觀點,希望中美兩國能夠攜手共進。

7月14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會見由何邁可率領的會員企業代表團。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美國企業在華髮展等議題交換了意見。李成鋼提到,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應該選擇對話而不是對抗,開展互利合作而不是零和博弈。

作爲代表800多家會員企業的商會組織,中國美國商會始終主張美中之間應保持建設性經貿接觸。談及此次會面,何邁可對記者表示,許多會員企業都認爲,美國應當與中國保持貿易往來。“我們的會員企業在中國發現了諸多機遇,因此我贊同‘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一觀點。”何邁可強調:“我非常希望中美兩國能夠和睦相處、開展合作,中美可以進行競爭,但要有底線、有節制。我們需要攜手共進。”

何邁可認爲,今年4月發生的貿易戰對中美雙方而言都極具挑戰。“中國和美國都受到了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很高興看到,當前情況有所改善。我們期望雙邊貿易能更加順暢。”

中國美國商會6月發佈的調查顯示,中美關係緊張帶來運營成本上升和競爭力下降,但大多數美資企業仍選擇留在中國。該商會許多會員企業並無撤離中國之意,反而表示將加大在華投資與佈局。

何邁可認爲,會員企業看重中國市場,主要基於三方面原因:其一,中國消費市場龐大,外資企業在此投產,即可輻射本土消費羣體;其二,中國在供應鏈資源調配與製造領域實力強勁;其三,諸多會員企業已在中國站穩腳跟,贏得客戶青睞,構築起合作關係,經營盈利可觀,自然希望持續拓展在華業務。

談及美國政府近年推動的“製造業迴流”,何邁可表示,這更多是一種願景。美國希望爲一些重要材料建立本土生產基地,但並非所有產業都值得迴流生產。事實上,中國美國商會的很多會員企業也表示,他們依然看好在中國的投資機會。“我們所接觸的企業並沒有計劃將業務遷回美國。”

自2022年起擔任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的何邁可,對近三年中美經貿關係的變遷有着深刻感受。他表示,三年來,中美貿易關係經歷了一些波折。但總體而言,商會的大多數會員企業在中國的經營體驗“非常積極”,許多企業不僅在這裏贏得了客戶,還成功拓展了業務。回顧過去20年,許多會員企業在全球取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歸功於它們在中國的成績。何邁可還特別提到,美國企業對中國在自動化、數字化等前沿領域的創新成就十分重視,認爲即便是在競爭中,也能汲取寶貴的經驗。

何邁可告訴記者,今年已經是他連續第三次參加鏈博會,也是中國美國商會首次設立展臺。他認爲,中國舉辦的此類活動正成爲觀察商業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他注意到,近年來有大量美資企業參展,說明它們都有意在中國強化供應鏈。

當被問及哪些行業最能從中國供應鏈中受益時,何邁可沒有直接點名,但透露自己當天剛走訪了一家快餐連鎖、一家零售商、一家科技企業和一家農業公司——這些企業均在中國建立了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有的面向中國客戶,有的服務整個亞太市場,部分還納入全球運營網絡。“這裏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可以讓我們深入瞭解美國企業以及它們在中國市場的經驗。”他說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