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7月1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開幕。作爲全球首個專注於供應鏈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鏈博會自2023年首次成功舉辦以來,已成爲促進國際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本屆鏈博會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爲主題,吸引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651家中外企業及機構參展,其中境外參展商佔比35%,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佔比超65%。
與前兩屆相比,本屆鏈博會特別增設了創新鏈專區,旨在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展示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創新全鏈條。本屆鏈博會還將首次發佈全球供應鏈指數矩陣,繪製產業鏈可視化圖譜,並推出超100項首發首秀技術,進一步強化該平臺的國際影響力。
鏈博會的常態化舉辦,是對中國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的生動註腳。前兩屆鏈博會累計促成合作項目金額超3000億元,衆多中外參展企業通過這一平臺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上下游合作關係。在第二屆鏈博會上,GE醫療與廈門自貿片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以加強醫療設備供應鏈韌性;匈牙利與中國湖北省簽約9個項目,總金額達302億元;日本住友電工與多家中國合作伙伴簽署約1億元的光纖熔接機長期戰略協議;美國霍尼韋爾公司與中方企業簽署了關於將地溝油轉化爲航空燃料技術的戰略合作備忘錄……這些成果印證了鏈博會的核心價值:它不是簡單的商品交易會,而是聚焦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的合作平臺。其“手拉手”“找朋友”的理念,有效抵制了部分國家所鼓吹的“脫鉤斷鏈”的逆全球化思潮。正如GE醫療中國副總裁陳和強所說:“期望通過鏈博會讓大家意識到,我們的供應鏈是一個‘共贏鏈’。”
鏈博會向世界證明,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離不開中國的深度參與。作爲世界製造業中心和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不僅是全球供應鏈的樞紐,更是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者。在本屆鏈博會上,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將第三次攜手中國供應商展示智能製造與綠色製造最新技術;廣東展區的“六鏈一區”架構將展示從智能製造到綠色農業的完整生態;宇樹科技、強腦科技等科技創新企業將組成浙江人工智能產業鏈集中亮相……這些中外企業的踊躍參展表明,中國供應鏈的優勢不僅在於規模,更在於其開放、協同、創新的內在邏輯。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鏈博會上,屢受美國對華芯片禁令困擾的英偉達公司也將首次參展。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在鏈博會前夕宣佈,美國政府將允許英偉達恢復向中國出售H20芯片,並強調中國市場對英偉達全球戰略的重要性。美國政府的這一決定無疑釋放出中美經貿關係回暖的積極信號,並且符合兩國在日內瓦聲明中所強調的“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
黃仁勳的表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商界對華合作的強烈意願。事實上,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措施不僅未能阻止中國技術的進步,反而使以英偉達爲代表的美國科技企業損失了大量中國市場份額。就在黃仁勳發聲的當天,英偉達、AMD、美光科技等美國半導體企業的股價均大幅上漲,反映了市場對於中美經貿關係重回正軌的熱切期盼。但同樣應當注意的是,在黃仁勳訪華前,美國兩名國會參議員公開警告他不要與被美製裁的中國企業接觸。這一政治施壓暴露出華盛頓的反華勢力仍然沒有放棄遏華政策,仍在不遺餘力地阻撓中美之間正常的交流。由此可見,儘管中美經貿關係出現緩和跡象,但未來仍然面臨不小阻力。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維護供應鏈穩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緊迫。連續舉辦三屆的鏈博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鏈博會的“鏈”不是“脫鉤斷鏈”的零和博弈,而是各國企業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共贏鏈”。中國通過這一平臺向世界宣告: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未來,中國將繼續以鏈博會爲紐帶,與各國攜手強化供應鏈韌性,爲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