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第一夫人就“性別案”改判提出上訴,堅持追究謠言散播者法律責任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尚凱元】近日,圍繞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馬克龍的“性別”身份案件再度引發關注。7月10日,巴黎上訴法院宣判兩名此前已被定罪的涉案人無罪。這一反轉不僅令法國民衆大跌眼鏡,也令布麗吉特和其兄讓-米歇爾十分不滿。布麗吉特的律師14日表示,已就此事向法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堅持追究謠言散播者的法律責任。

據法國24小時新聞電視臺14日報道,這場風波源於一則傳播多年的陰謀論。自2017年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後,社交媒體上就開始流傳“布麗吉特並非真實存在,而是由其兄讓-米歇爾在性別轉換後頂替身份”的謠言。起初,這一說法僅在小範圍傳播。然而2021年,一則時長超4小時的網絡訪談視頻將其系統化包裝並再次傳播後,布麗吉特爲“變性人”的言論立即大範圍擴散。

該視頻由自稱是“靈媒”的阿曼丁在其YouTube頻道發佈,她採訪了“自學成才的獨立記者”娜塔莎。二人在視頻中通過對布麗吉特的體貌特徵、眼神及家庭照片細節進行所謂分析,列舉多項“證據”,並進一步散播“其子女並非親生”的謠言,聲稱要揭露“國家級騙局”。此外,視頻中甚至出現了有關戀童癖的暗示及其兄長的個人隱私信息。面對輿論壓力,馬克龍去年公開回應,直言“現在還有一些瘋子仍在製造這類荒謬指控”,表達了對這一虛假言論的強烈反感。

在法律層面,案件審理過程曲折。巴黎初審法院於2024年9月裁定兩名被告構成公共誹謗罪,要求二人向布麗吉特賠償8000歐元精神損害金,向讓-米歇爾賠償5000歐元。然而,今年7月10日,巴黎上訴法院卻對被告作出無罪判決。

法院聲明,原告指控的18條具體言論多數不符合誹謗定義,其中唯一涉及“誘騙未成年人”的內容雖可能違法,但基於被告“出於善意”的辯護理由(被告並非出於惡意,其目的是追求社會真相),也不予追責。對此,不少網民評論稱:“這不是鼓勵造謠嗎?以後是不是能隨便編排總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