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5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聯合發佈《2025-2034農業展望》報告。報告指出,未來全球農業增長的重心將轉向中低收入國家,這些地區在推動消費和生產方面日益重要。通過提升農業生產率和推廣綠色技術,實現減排與消除飢餓的雙重目標。穩定、公正的國際農業貿易體系對於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報告預測,未來十年,全球人均畜禽和水產品的熱量攝入將增長6%,其中主要驅動力來自中低收入國家,其增長幅度預計將達24%,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
報告指出,爲應對減少營養不良和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的雙重挑戰,需要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力。如果同時投資於減排技術和通過提高15%的生產力來增加糧食產量,全球營養不良現象有可能被消除,同時農業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可比當前水平減少7%。爲此必須廣泛採用已有的減排技術,包括精準農業、改良飼料、養分和水資源的高效管理,以及輪作和間作等可擴展的低成本農業實踐。
報告強調,預計全球有22%的熱量來源將通過國際貿易流通後才進入終端消費環節。面對可能出現的供應鏈中斷,以多邊合作和以規則爲基礎的農業貿易體系非常重要。(總檯記者 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