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7月12日文章,原題:新研究中心探索AI如何幫助人類與寵物“對話” 如果你心愛的貓突然“開口說話”,你還會覺得它可愛嗎?當你的貓咪悶悶不樂,狗狗委屈嗚咽,或是兔子食慾不振時,你是否也曾困惑:它們究竟在想什麼?如今,這一困擾“鏟屎官”的難題或將迎來突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將於今年9月30日正式啓動全球首個專注於研究動物意識的科研機構——“傑里米·科勒動物感知研究中心”,旨在通過跨學科手段深入瞭解動物的情緒。
該中心耗資400萬英鎊,研究對象包括寵物貓狗、昆蟲、螃蟹、烏賊等物種,研究方向涉及神經科學、哲學、進化生物學、心理學、人工智能(AI)等領域。最引人注目的項目之一是探討AI如何幫助人類與寵物“對話”。該中心主任喬納森·伯奇表示,隨着AI技術的進步,未來人們或將通過智能翻譯系統“聽懂”動物的情緒與需求,但該技術也面臨誤導與濫用的風險。伯奇說:“AI往往會生成迎合用戶心理的答案,而非真實反映現實。如果將這種技術應用到動物福祉上,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他曾推動英國“動物福利(感知)法案”,並將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納入保護範圍。
許多“鏟屎官”擔心狗狗獨自在家會產生分離焦慮。AI可能會“安慰”主人說狗狗“很好”,但這並不代表狗狗真的不寂寞。伯奇說:“我們迫切需要制定全球認可的AI倫理準則。農業中的AI應用被列爲該中心的研究重點,其在畜牧行業的應用也正快速推進,但相關倫理討論幾乎是一片空白。”研究中心還將與全球非政府組織合作,制定相關研究、指導方案和行爲準則,並推動其國際化進程。
紐約大學環境與動物保護中心理事之一、哲學教授克里斯汀·安德魯斯認爲,研究動物意識有助於探索“人類意識如何產生、又是如何消弭的”這一終極難題,“我們尚未真正理解意識如何運作,但研究簡單生物的情感正是破解奧祕的有效路徑。”
資助該中心的慈善家傑里米·科勒表示:“當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動物的感受時,我們才能認識到自己在照顧它們時有哪裏做得不夠好。我相信AI能爲人類與動物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橋樑。”(作者阿米莉亞·希爾,立夏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