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家如何應對美元穩定幣影響?業內人士:暗藏巨大監管風險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王冬】“未來一週的討論可能會深刻改變美國人的資金使用方式。”美國數字新聞網站“Axios”13日報道稱,在7月14日開啓的一週內,美國國會衆議院將對《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又稱《天才法案》)進行投票,爲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創造首個監管框架。該法案已於上個月在參議院獲得兩黨支持,有望成爲美國國會有史以來通過的第一項重大加密貨幣監管措施。美國“政客”網站報道認爲,該法案最終獲總統特朗普簽署後,會極大地推動加密貨幣行業發展,該行業多年來一直在努力融入金融行業的主流。

蓮華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合夥人、首席信息官洪灝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元穩定幣的核心價值之一在於其應用於跨境支付的潛力,這將有助於維繫美元的國際支付主導地位。當前,全球跨境支付體系由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等美元清算系統主導,但近年來隨着中國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基於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系統正在快速成熟,雖然目前還沒有達到可以挑戰美元跨境支付系統的實力,仍舊令美國感受到一定衝擊力。洪灝分析稱,美元穩定幣的推廣,可以被視作美國爲統一替代性支付渠道、鞏固其全球交易結算份額的關鍵舉措。根據SWIFT今年年初的統計數據,美元在全球支付的佔比上升到50.2%。洪灝稱,美元佔據全球儲備貨幣超過50%,佔據全球外匯市場近90%的交易量,處於“絕對核心”地位,這就使美元穩定幣同美元正式掛鉤後,具備同後者幾乎相等的地位。

談及美國現政府積極推動虛擬貨幣監管鬆綁的原因,洪灝認爲,其動機具有雙重性。首先,是特朗普個人利益的驅動。“在幣圈,‘流量即財富’。”洪灝表示,特朗普坐擁巨大流量,他可能看中了“發幣”可輕易撬動數十億乃至百億美元財富的案例,這樣的財富積累模式遠超其依靠房地產主業累積的身家。其次,是對於半導體等產業戰略的考量。洪灝表示,儘管各國在監管層面都對加密貨幣採取比較謹慎的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加密貨幣“挖礦”對算力的極致需求,爲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國內的“挖礦熱”曾助力中國佔據全球過半算力份額。美國後來居上,過去十年一些半導體企業,如英偉達、臺積電的飛速發展與此密切相關。

對於新興市場國家如何應對美元穩定幣的影響,洪灝認爲,全球穩定幣市場將大致複製現有儲備貨幣格局——美元50%、黃金22%、歐元10%,形成虛擬空間中的“新佈雷頓森林體系”。但他也強烈警示這一進程蘊含的巨大監管風險。首先是擠兌與“脫錨”危機,比如在2023年的硅谷銀行倒閉事件中,全球第二大穩定幣USDC因其儲備金存放於該行而險遭“歸零”,此前算法穩定幣Terra LUNA在市場暴跌時因機制缺陷瞬間崩盤。其次是發行主體資質動態風險。穩定幣牌照審批對發行主體有一定要求,但這些主體企業盛衰無常,昔日巨頭也可能迅速淪爲金融市場動盪的根源,其發行的穩定幣將面臨巨大的償付能力與監管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加速推進美元穩定幣的決定,同特朗普政府發起所謂的“對等關稅”導致美國股債匯市場劇烈波動,不少投資者開始質疑這與美債信用的時間點相吻合。事實上,在過去數年間,外國機構投資者已經陸續從美債市場中撤出。洪灝向記者表示:“穩定幣必須錨定高信用資產,美債或黃金是主要選擇。由於黃金體量遠遜於美債,美債仍是首選‘錨’。”     

對於“美元穩定幣是否成爲美債接盤俠”的猜想,洪灝表示:“穩定幣發行商天然傾向將儲備金配置於美債等安全資產,這樣既可錨定穩定幣的幣值,又能賺取利息。但當前穩定幣總規模僅約2000億至3000億美元,即便增長至1萬億美元,相對於36萬億美元的美債存量,實質性影響有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