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要嚴查意德企業收購案“中國因素”,專家:對中德深化經貿與投資合作不利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據德國《商報》14日報道,意大利能源公司 Snam計劃收購德國最大天然氣網絡運營商歐洲開放電網公司(OGE)近25%的股權。然而,由於Snam的股東結構涉及中國企業,德國經濟和能源部以此爲由,啓動深入審查程序,宣稱擔憂中國藉此間接掌控德國能源關鍵基礎設施,引發所謂的國家安全疑慮。

今年4月,路透社就曾報道過這一收購計劃。據報道,Snam以9.2億歐元的股權價值收購了Vier Gas Holding(VGH)公司24.99%的股份,後者持有OGE全部股權。據Snam官網介紹,OGE是德國最大的獨立天然氣輸送運營商,管網全長約1.2萬公里,年輸氣量約210億立方米,服務400餘家終端客戶。該交易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並須滿足3個先決條件:德國聯邦反壟斷局的合併控制審批;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的外商投資審批;VGH其他股東未行使股東協議中約定的優先購買權。

據報道,中國國家電網不是Snam直接股東,但曾於2014年收購意大利存貸款能源網公司(CDP Reti)35%的股權,後者是Snam的最大單一股東。這意味着,中國國家電網通過持有CDP Reti的股權,將能夠影響Snam的決策。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認爲,中國間接收購OGE的舉動“非常敏感”。德國政府消息人士向《商報》透露,在德國經濟和能源部部長賴歇的領導下,該部官員已對此案啓動“深入投資審查程序”,將全面評估該交易是否可能危害德國公共秩序及安全。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鄭春榮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德國近年對中國的總體基調是“去風險”,做法是把基礎設施(尤其是能源基礎設施)全部劃入“關鍵基礎設施”範疇。一旦中國企業參股其中,德方就擔心中國可能借此對其關鍵基礎設施施加影響或控制,這種顧慮由來已久。新總理默茨上臺後,這一基調並未改變,還提出“戰略性去風險”,計劃爲更具戰略敏感性的行業設置更高門檻,甚至提出在聯邦議院設立專門委員會,對涉華每一筆交易進行深度審查。

鄭春榮表示,由於德方已將基礎設施“安全化”,凡涉華項目都被先入爲主地視爲潛在風險,審查勢必層層加碼。如今這種草木皆兵的心態已不再侷限於敏感領域,連普通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也被納入審查範圍,“泛安全化”趨勢日益明顯。這種態勢反映出德方對中國信任基礎下滑,對雙方深化經貿與投資合作顯然不利。     

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應約同德國新任外長瓦德富爾通電話時曾表示,中德經濟互補、產業互嵌、利益互融,深化互利合作是必然選擇,要防止以所謂“去風險”損害雙方正常合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