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希望歐方真正樹立更加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奉行更加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李萌】在7月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彭博社記者提問,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就中歐關係發表講話,表示在對華關係方面,歐盟要聚焦經濟關係再平衡、加快“去風險”、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毛寧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歐方領導人在講話中也積極評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綠色發展、脫貧成就,我們對此予以肯定。我想重申,中國的發展是歐盟的機遇而不是挑戰。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穩定力量、最可預期的確定因素,希望歐盟也可以成爲中方可信任、可預期的合作伙伴。

毛寧說,關於歐方的一些經貿關切,我想指出,中歐經貿體量巨大,合作過程中出現一些分歧摩擦在所難免。建交50年來,中歐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每一天的貿易額相當於建交時全年的貿易額。希望歐方能用更加全面、客觀和積極的態度看待雙方經貿關係,不能只誇大分歧、不談合作,而是應該通過雙向開放促推中歐經貿向上向前平衡發展,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貿易摩擦,避免把具體問題擴大化、將經貿問題泛安全化。

毛寧強調,中歐貿易現狀是宏觀經濟環境、國際貿易條件和雙方產業結構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簡單地歸責給某一方。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不能強買強賣。中方願意擴大自歐洲進口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希望歐盟放寬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限制。歐盟公共採購市場遠非歐方聲稱的那樣公平開放,實際上存在不少隱性壁壘,很多國家也曾經公開批評歐盟大型採購項目偏向歐洲企業。中國的補貼政策完全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公開透明。補貼並非中國獨有,歐方不能在補貼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2030年間,歐盟將提供超過1.44萬億歐元的各類補貼,截至去年底已經實際發放了超過3000億歐元。衡量是否產能過剩,不能單純以產量和出口量作爲標準。否則,歐洲的空客飛機和德國的汽車豈不都是產能過剩。

毛寧最後表示,今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是雙方關係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重要年份。希望歐方真正樹立更加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奉行更加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希望歐方認識到,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方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係。當前動盪形勢下,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加強互利合作,妥處分歧摩擦,推動中歐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