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朝鮮日報》6月25日文章,原題:五角大樓“比薩指數” 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因與實習生莫尼卡·萊溫斯基的醜聞陷入窘境。當時,美國白宮附近運營達美樂比薩店的弗蘭克·米克斯曾說過:“過去兩天,我們往白宮送了400多份比薩,不過從今天起,送出的比薩數量恢復了平時的水平。這說明白宮已經擺脫了性醜聞的困擾。”這個小插曲發生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都尚未普及的年代,卻成爲“比薩指數”這一另類預測方式的雛形。
“戰爭預告指標”
如今,社交媒體平臺X上一個名爲“五角大樓比薩報告”的賬號坐擁20萬粉絲,賬號以通過比薩訂單量發佈“戰爭預告指標”而聞名。在美國東部時間6月12日晚,以色列空襲伊朗德黑蘭之前,該賬號發佈了一條簡短的通知:“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2日下午6時59分,五角大樓附近所有比薩店的訂單量激增。”一個小時之後,便開始出現空襲相關的新聞報道。
約一個星期後,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前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在襲擊開始前的美國東部時間6月21日晚上,該賬號對比了比薩店和酒館的狀況。數據顯示,比薩店棒約翰訂單量出現翻倍增長,而五角大樓公務員常去的酒吧,顧客數量驟減至平時的1/10。
國防部曾反駁
實際上,關於“五角大樓比薩指數”,還有幾個過往的事例。例如,1989年美軍入侵巴拿馬前,五角大樓附近比薩店訂單量增至平日的兩倍;1991年海灣戰爭前夜,原本平均每天50份的訂單激增到125份以上。據一名前要員爆料稱,在伊拉克與科威特交戰前夜,有超過20份達美樂比薩被送進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蘭利的中央情報局(CIA)總部。
對此,美國國防部曾反駁稱:“雖然國防部內部沒有比薩店,但內部食堂等其他飲食供應處很多,僅憑外部比薩配送訂單很難判斷具體情況。”
消失的谷歌“流感趨勢”
“比薩指數”讓人想起另一個曾經流行但目前已經消失的預測指標——2008年開始出現的谷歌“流感趨勢”。如果在特定地區“咳嗽”“發燒”等搜索詞突然增多,便可以預測流感開始流行。由於谷歌每週處理多達5000萬條搜索數據,使得它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更早“預報”流感,一度備受人們追捧。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抱怨該預測“不可靠”“誇大”的聲音越來越多。而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谷歌趨勢一旦引發熱議,相關報道增多,即使沒生病的人也去搜索相關關鍵詞,導致數據成倍增長遠超實際情況。因此,谷歌最終於2015年停止了相關服務。
雖然“比薩指數”尚未積累到足以驗證的數據量,但英國倫敦和美國芝加哥等地正在利用超過60萬個犯罪發生時間、地點等公開數據開發預測模型,以應對並打擊犯罪。換言之,歸根結底重要的不在於數據本身,而在於對數據的分析能力。(作者魚秀雄,任伊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