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加拿大日前以“國家安全”爲由,要求中國監控設備製造商海康威視停止在加運營,並表示將對政府現有設施進行審查,以確保不出現該公司的產品。針對這一無理要求,海康威視29日在向《環球時報》提供的聲明中表示,加拿大政府這種做法罔顧事實,嚴重缺乏程序公正和透明,是針對中國企業的歧視和打壓,我們強烈反對加拿大政府以所謂的“國家安全擔憂”爲由,作出海康威視加拿大公司在120天內關停的決定。
據路透社報道,加拿大工業部長梅拉妮·喬利6月27日宣佈消息稱,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加拿大政府已下令要求海康威視停止在加的業務運營。她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這一決定是政府根據《加拿大投資法》進行國家安全審查的結果。政府認定,海康威視加拿大公司繼續運營將損害加拿大的“國家安全”,此決定是在安全和情報機構提供信息的基礎上“經過多步驟審查後作出的”。
喬利稱,除了停止運營外,海康威視還需要關閉其在加拿大的業務。加拿大還禁止政府各部門和機構採購海康威視的產品,並對現有設施進行審查,以確保不再繼續使用該公司的設備。據路透社報道,喬利未說明海康威視對加拿大國家安全具體構成何種威脅。
針對加拿大對中企的最新發難,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28日敦促加方改弦更張,“停止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發言人表示,加方行爲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正當權益,干擾破壞中加正常經貿合作。“我們堅決反對任何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歧視打壓中國企業的錯誤做法。”發言人強調,“我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海康威視在給《環球時報》的聲明中表示,“一直以來,我們恪守商業倫理,嚴格遵守業務所在地的法律法規,開展全球業務的合法合規經營。希望加拿大政府尊重法治,實事求是,爲全球企業營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而非以臆想和偏見爲由採取歧視行動。”
美國問題專家呂祥2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企業出海已有幾十年歷史,合規方面已越來越成熟。加方給不出關停中企業務的具體理由,顯示其所謂“威脅國家安全”的藉口荒謬。
呂祥表示,鑑於美加之間的貿易談判陷入膠着,“讓人懷疑這是加拿大政府的一種政治遊戲,即用實際行動營造一種在對付中國上與美國處於統一戰線的氛圍,以爭取能在貿易談判上獲‘寬大處理’。”
海康威視此前已多次受到美國的制裁和限制。2021年3月,美國聯邦政府的獨立機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列出5家中國企業,要求在美國境內拆除他們的通信產品,其中就包括海康威視。
去年11月,加拿大政府發佈公告,根據《加拿大投資法》要求TikTok關閉在加拿大的辦事處,理由是TikTok及其辦事處在加拿大的相關活動帶來了“特定的國家安全風險”。
《加拿大投資法》於1985年出臺,歷經多次更新。加拿大2020年收緊外商投資審查,並在2021年3月將關鍵礦產等納入國家安全審查範圍。2022年和2024年《加拿大投資法》進行更新,強化了對外資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的審查力度。
然而,這並不能阻擋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根據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去年進行的一項專門研究,加拿大政府收緊關鍵礦產行業的外國投資規則後,中國企業仍然受到了加拿大企業歡迎,來自中企的資金持續湧入多倫多上市的加拿大礦業公司。
最近發生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爭議與上述情況類似:儘管遭到加拿大執政的自由黨反對,該省的渡輪公司依然堅持讓中企建造4艘渡輪,並表示合同已經簽署。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27日報道稱,針對自由黨政府一直批評其從中國而不是加拿大國內造船廠購買船舶,不列顛哥倫比亞渡輪公司首席執行官希門尼斯表示,“(加拿大的)造船廠已經告訴我們,很抱歉,他們沒有能力在我們的時間框架內交付船隻,而我們也沒有等待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