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阿聯酋特派記者 李嘉鈺】由“阿布扎比項目和基礎設施中心”主辦的首屆阿布扎比基礎設施峯會近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環球時報》記者在峯會現場詳細瞭解了海灣阿拉伯國家致力於通過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智慧城市的願景。近年來,海灣阿拉伯國家持續推進經濟轉型進程,在促進地區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量機遇。阿聯酋是阿拉伯國家第二大經濟體,也是該地區推動經濟多元化和創新發展的典型代表。阿聯酋還連續多年成爲中國在中東地區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貿易伙伴。建交41年來,中阿合作不斷提質升級。此次峯會期間,《環球時報》記者採訪多位參展商,瞭解中企如何通過創新深耕當地市場,實現中阿合作共贏。
中企展臺門庭若市
首屆阿布扎比基礎設施峯會以“未來城市:重新思考基礎設施,成就更美好的生活”爲主題,邀請近30家國際展商參會,其中中國企業包括對外承包工程企業中國港灣,以及大數據BI和分析平臺提供商帆軟。《環球時報》記者在峯會現場觀察到,到中國企業展位前諮詢、洽談的與會者絡繹不絕。一名來自迪拜的參展商對記者說,此前在其他展會上接觸過一些中企,對中企出色的履約能力有所耳聞,會考慮在峯會期間和中企建立聯繫以探討未來的合作可能。
據瞭解,中國港灣的展位接待了阿布扎比市政與交通部門負責人以及多個項目業主代表。帆軟作爲一家中國獨角獸企業,也是參展的唯一一家軟件企業,在展會期間同樣頗受關注,人們駐足觀看其推出的智慧城市、智能工廠等數據分析可視化方案。
數據顯示,超過8000家中國公司在阿聯酋開設公司或辦事處。如今,中國企業在阿聯酋的投資版圖持續拓展,已從傳統的能源、基建領域逐步延伸至高科技、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賽道。中企加速出海與阿聯酋等海灣國家的經濟轉型正形成“雙向奔赴”。
爲什麼選擇海灣國家市場?帆軟中東區域總經理周家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海灣國家政治和經濟環境較爲穩定,形成了持續且可預期的市場需求;阿聯酋“面向未來50年國家發展戰略”、沙特“2030願景”等發展規劃,爲當地數字化轉型孕育了市場空間;同時,該地區國家對中國科技創新成果持開放態度,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也是吸引投資的原因之一。據周家華介紹,帆軟2021年開始與“阿布扎比項目和基礎設施中心”合作,爲當地政府和企業提供數據化解決方案。“2023年,我們在中東成立了專門的團隊進行本地化深耕,近年來也有不少中國科技企業到當地開拓市場。”
爲什麼被海灣國家選擇?中企普遍認爲,核心在於中國企業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很強大”。依託中國龐大的本土市場和豐富的運營經驗,中國企業出海前就已經具備較高的綜合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絲毫不遜色於歐美企業。同時,在服務和維護方面,中企秉持的“在當地,爲當地”理念,相較於歐美企業的分銷商模式,更能精準把握當地客戶需求。“阿布扎比項目和基礎設施中心”的開發人員哈邁德給予帆軟高度評價,認爲中企產品具有“強適應性、可定製化與獨特性”的顯著優勢。
中阿深化基礎設施建設合作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阿聯酋經濟將在2025年實現4%的增長,阿聯酋憑藉非石油部門(房地產、金融業及基礎設施投資)的強勁表現保持增長韌性。在峯會期間,“阿布扎比項目和基礎設施中心”發佈了2025—2029年五年戰略計劃和資本項目路線圖,預計將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進一步吸引投資。
據瞭解,自1984年中國和阿聯酋建交開始,中國港灣就在阿進行投資和建設。中國港灣中東區域管理中心總經理楊志遠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多年來,我們從零開始參與中東絕大多數港口建設,將很多地方從不毛之地建設成如今的現代化港口城市。我們不僅是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者,更是中國和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合作與交往的建設者。”
當前,中國已成爲基礎設施建設大國,背後離不開中國企業在數十年間迅速積累起來的先進建設經驗,以及在技術方面的持續創新。楊志遠表示,這是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所在,也爲海灣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帶來了技術革新和效率提升。中國港灣在中東項目融入了大量自研科技成果,助力實現項目高效實施與及時交付,同步保障進度、質量、安全及環保工作的協同推進。智能化港口建設及運營、綠色港口建設等方面的成熟經驗正爲阿聯酋、沙特等國家的城市化建設和社會發展注入更多“中國智慧”、提供更多“中國方案”。
作爲深耕海灣國家的“老承包商”和“老朋友”,中國港灣先後參與了卡塔爾多哈新港、沙特吉贊商業港等多個民生及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前不久,中國港灣在阿聯酋成功中標了阿布扎比哈里發工業園B區食品基地工程等多個項目,持續深化中阿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楊志遠表示,近年來,海灣阿拉伯國家各大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顯著提升,爲阿聯酋等國的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挑戰、問題不會少,但發展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有發展就會有需求,這就是中國企業的機遇。”
“想讓世界知道,我們能提供Plan X”
本屆峯會的多項議程提及“未來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涵蓋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綠色發展等多個前沿方向。而阿聯酋是中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夥伴,雙方在新興領域的合作不斷提速升級。近年來,一批中國企業奔赴中東市場,爲中阿合作培育新動能。但對於不少中國企業來說,“出海”併成功開拓目標市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周家華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帆軟作爲一家To B的企業,在中東市場落地生根並沒有“最佳實踐案例”參考,因此有“摸着石頭過河”的感覺。他們只能借鑑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企業“走出去”的經驗,或者華爲、字節跳動等企業的出海經驗。與此同時,與歐美軟件行業從起步便深度融入國際市場不同,中國軟件企業在產品設計及需求邏輯等方面多圍繞中文語境展開,因此產品國際化、運營國際化等是中國企業“出海”需突破的關鍵關卡。
據瞭解,近幾年在沙特、卡塔爾等國家舉辦的科技類或投資類展會上,均有多家中國企業參展,表現出對中東市場的極大興趣。但與已進入穩定增長階段的頭部企業不同,多數企業在當地市場的開拓仍處於“從0到1”的起步期。因此,一些企業在“試水”階段未能實現增長後便選擇離開當地市場。
不過,一位法國參展商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未來將在科技等領域收穫更多成果。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隨着DeepSeek等中國科技產品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創新的整體美譽度正在提高,對中國科技企業出海將起到推動作用。
周家華表示,帆軟很珍惜本次峯會的展示機會,可以向阿聯酋客戶展示自身業務與能力。“我們想讓更多國際客戶知道,除了西方的軟件,還有中國的Plan X——一個令人驚喜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