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元首就中東局勢通電話,習近平提出四點主張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6月1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重點就中東局勢交換意見。習近平闡述了中方的原則立場並表示,當前中東局勢很危急,再次印證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如果衝突進一步升級,不僅衝突雙方將遭受更大損失,地區國家也將深受其害。針對當前事態,習近平提出四點主張。法新社稱,習近平呼籲衝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應當儘快停火。19日,以色列對包括伊朗核反應堆、核設施等數十個目標進行了打擊,伊朗也表示對以色列戰略目標進行了第14輪打擊。與此同時,美國通過媒體持續放出風聲,宣稱美國政府“正在爲未來幾天對伊朗發動襲擊的可能性做準備”。對此,國際社會紛紛表態,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的舉措。

提出四點主張

19日下午,習近平同普京通電話。普京通報了俄方對當前中東局勢的看法,表示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非常危險,衝突升級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伊核問題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目前局勢還在快速發展,俄方願同中方保持密切溝通,共同爲局勢降溫作出積極努力,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習近平表示,針對當前事態,我提出四點主張。第一,推動停火止戰是當務之急。武力不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正確方式,只會加劇仇恨和矛盾。衝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應當儘快停火,防止局勢輪番升級,堅決避免戰爭外溢。第二,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第三,開啓對話談判是根本出路。第四,國際社會促和努力不可或缺。中東不穩,天下難安。以伊衝突導致中東緊張局勢驟然升級,也對全球安全造成嚴重衝擊,國際社會特別是對沖突當事方有特殊影響的大國要爲推動局勢降溫作出努力,而不是相反。聯合國安理會應當爲此發揮更大作用。習近平強調,中方願繼續同各方加強溝通協調,凝聚合力、主持公道,爲恢復中東地區和平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李子昕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就中東局勢交換意見,習近平主席提出四點主張,這爲穩定局勢、促使衝突降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路和具體路徑。

李子昕說,習主席提出的四點主張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從緊迫到長遠、從核心到全面的一個遞進關係。對於當前的衝突,首先是要實現停火止戰,只有停火止戰才能夠切實保護兩國和第三國平民的安全,避免戰爭外溢。堅持對話談判和政治解決方案是將停火轉化爲長期和平方案的必經之路,僅通過軍事手段是難以實現地區的持久和平。以伊兩國積怨甚深,兩國互信嚴重缺失,這樣的情況之下,必須有國際社會的介入,才能夠在兩國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樑。李子昕表示,外部力量應當發揮的是勸和促談、溝通斡旋的作用,而不是煽風點火,更不應當推動緊張局勢升級。

“世界距核災難只有幾毫米”

19日是以色列和伊朗爆發衝突的第七天。以色列國防軍當天發表聲明說,以空軍40架戰鬥機對伊朗各地數十個目標進行了打擊。襲擊目標包括伊朗阿拉克地區的核反應堆、納坦茲地區一處核設施,以及多處軍事設施。

伊朗邁赫爾通訊社19日稱,以色列當天對靠近伊朗洪達卜重水反應堆設施的區域發動襲擊。有關負責人稱,該設施人員此前已被疏散,設施不存在輻射風險。

對以軍襲擊伊朗核設施,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當天表示,俄羅斯呼籲以色列立即停止對受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和核查的伊朗核設施的襲擊。扎哈羅娃前一天稱,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襲擊意味着“世界距核災難只有幾毫米”。

同一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發表聲明稱,已經完成對以色列戰略目標的第14輪打擊。《以色列時報》19日稱,伊朗當天上午向以色列發射了約30枚導彈,襲擊了特拉維夫和南部城市貝爾謝巴的索羅卡醫院等,造成40多人受傷,其中3人傷勢嚴重。對此,以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將向伊朗“索要全部代價”。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19日引述伊朗官員的話否認有關伊朗導彈襲擊以色列醫院的報道,稱此次打擊的目標是醫院相鄰的以色列軍事情報中心,醫院受到爆炸衝擊波影響。

“後果將是一場災難”

以色列和伊朗的衝突不斷升級,更令國際社會擔憂的是,美國政府頻頻放風稱“正在爲未來幾天對伊朗發動襲擊的可能性做準備”。美國《華爾街日報》18日援引3名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告訴高級幕僚,他已批准對伊朗的打擊計劃,但尚未下達最終命令。報道稱,特朗普企圖以威脅對伊朗進行襲擊,來迫使德黑蘭完全放棄核計劃和鈾濃縮。知情人士還稱,伊朗福爾多鈾濃縮廠可能成爲美國的打擊目標。

特朗普18日下午再次在白宮戰情室召開了國安團隊會議。當被問及是否已決定攻擊伊朗核設施時,他表示:“我喜歡在最後一秒才做最終決定,因爲形勢會變化。”他還稱,“接下來的一週將是非常關鍵的時刻,或許還不到一週”。

美國彭博社引述多名知情人士的話透露,美國高層官員“正在爲未來幾天對伊朗發動襲擊的可能性做準備”。消息人士稱,事態仍在發展並可能出現變數。部分消息人士還提及最可能的行動時機或在本週末。

對美方可能直接介入衝突的威脅,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塔赫特-拉萬希18日表示,若美國同以色列一起攻擊伊朗,“伊朗將別無選擇,只能鎖定應當打擊的目標儘自己所能進行反擊。這一點很明確,因爲我們是自衛”。塔赫特-拉萬希稱,伊朗政府已經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他還表示,德黑蘭將不會與任何人談判。

《紐約時報》設想了美國可能對伊朗福爾多核設施進行打擊的情景:多架B-2轟炸機從美國本土或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起飛,空中完成燃料補給後,抵達伊朗福爾多核設施上空,接連投下重達3萬磅的巨型鑽地彈。報道稱,這一設想情境聽起來如外科手術般精確,實際上是美軍自2009年以來設定的目標,“幾乎沒有哪個軍事行動,受到美軍如此深入的研究、演練和討論”。

不過,報道引述多名專家的分析指出,即便美軍的行動成功,“最大的危機”也可能隨後浮現。專家警告稱,伊朗發射的導彈只需3到4分鐘就能命中美軍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基地,“基地內的美軍幾乎沒有時間反應,後果將是一場災難”。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稱,歷史上美國曾多次支持或親自下場推翻他國政權,但接下來面臨的往往是慘痛的失敗。2003年,美國總統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隨後美國深陷戰爭泥潭長達8年之久,付出了至少4400多名美軍喪生、3.2萬人受傷以及高達8000多億美元的代價。

國際社會呼籲剋制和停火

對於日益升級的以伊衝突,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18日發表聲明,敦促兩國立即緩和衝突並實現停火。古特雷斯在聲明中強烈呼籲避免此次衝突進一步擴大到其他國家。他警告說,任何新的軍事幹預都可能產生嚴重後果,對沖突相關方、整個地區乃至國際和平與安全造成衝擊。他指出,外交手段是解決伊朗核問題和地區安全關切的唯一最佳途徑。他敦促所有聯合國會員國恪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

據路透社報道,英、法、德外長計劃20日在日內瓦與伊朗外長舉行核談判。此前,歐盟和歐洲多國外長髮表聯合聲明,呼籲各方保持克制。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17日出席歐盟外長會議後表示:“我們一致認爲,讓局勢降溫是當務之急……外交手段是阻止這種情況發生的解決方法。”卡拉斯強調,如果美國軍事介入以伊戰事,中東地區必將被拖入更廣泛的衝突,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9日表示,莫斯科警告華盛頓不要加入對伊朗的軍事行動,這樣的舉動將“非常危險,並具有不可預測的負面後果”。

【環球時報駐埃及、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 柳玉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