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於超凡 環球時報記者 任伊然】法國《世界報》、法國24小時新聞臺17日報道,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法國巴黎盧浮宮,於16日因員工罷工陷入約4個小時的停擺。不少引導員、售票員與安保人員拒絕上崗,導致大量持票遊客被堵在館外排隊長達數小時,場面一度陷入混亂。報道稱,此次罷工旨在抗議過度旅遊帶來的管理困境,以及長期存在的人手不足和工作環境惡化等問題。
據報道,這場罷工是在一次例行內部會議期間爆發的。法國總工會文化工會(CGT-Culture)代表塞菲安表示,這是“接待人員自發的一場行動,大家對盧浮宮的工作條件感到不滿”。工會發言人加拉尼也提到,“我們並未計劃罷工,但大家已經太疲憊,無法繼續忍受每況愈下的條件”。
《世界報》稱,截至16日中午,博物館門口的排隊人流已從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延伸至地面下方的購物中心,有些遊客甚至席地而坐,更有部分遊客因等待時間過長、人潮擁擠而提前離開。在關閉約4小時後,直到下午2時30分左右盧浮宮才重新開放。儘管大多數罷工員工計劃全天不上崗,但部分工作人員爲保障遊客能參觀《蒙娜麗莎》和《米洛的維納斯》等重點展品,選擇暫時回到崗位。
法國24小時新聞臺稱,盧浮宮很少會關閉。歷史上,它曾因戰爭、疫情以及幾次罷工而停業,其中包括2019年因“超負荷”接待遊客和2013年因安全擔憂引發的罷工。然而,像此次毫無預警且在公衆視野下的關閉,實屬罕見。
近年來,盧浮宮飽受“過度旅遊”困擾。2023年,其遊客接待量多達870萬人次,遠超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即便實施每日3萬人的接待上限,工作人員仍表示,每天的工作像是在承受耐力極限測試:館內休息區與洗手間數量有限,建築結構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得夏季的高溫愈發難耐。《蒙娜麗莎》所在展廳的人潮問題尤爲嚴重。每天約兩萬人湧入其展廳只爲與名畫自拍,現場喧鬧擁擠。首爾遊客樸智賢形容:“你看不到畫,只看到手機、胳膊,感覺到高溫,然後就被人羣推走了。”
《紐約時報》稱,加拉尼表示,在過去15年裏,盧浮宮削減了約200個崗位,儘管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年1月承諾推動翻新,但“到目前爲止什麼都沒變”,員工依舊承受着巨大壓力。據悉,馬克龍於2025年1月宣佈名爲“盧浮宮新復興”的改造方案,擬將《蒙娜麗莎》遷入獨立展廳,實行分時段入場,並在2031年前在塞納河畔開設新入口,以緩解擁堵。
據法國24小時新聞臺報道,部分一線工作人員認爲馬克龍承諾的“未來”遙不可及。塞菲安也強調,“我們等不了6年再得到幫助,現在壓力就很大。這不僅關乎藝術,更關乎守護藝術品的人”。盧浮宮員工指責馬克龍虛僞,並表示7億至8億歐元的改造方案掩蓋了更深層次的危機。儘管馬克龍正在投資建新的入口和展區,但法國政府對盧浮宮的年運營補助在過去十年間縮水超20%,與此同時遊客人數卻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