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趙覺珵 胡雨薇】當地時間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應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託卡耶夫邀請,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峯會。
自2023年5月首屆中國—中亞峯會在西安舉辦以來,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邁入新時代,一系列合作走深走實,爲地區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第二屆中國—中亞峯會如何擘畫新的合作藍圖備受矚目。
在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書面專訪時,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表示,首屆中國—中亞峯會開啓了區域協作新模式,本屆峯會也必將爲進一步深化中國—中亞合作注入強大動力。努雷舍夫還對當前的中哈關係給予高度評價,認爲兩國關係已成爲睦鄰友好、相互尊重和共同發展的典範。
環球時報:第二屆中國—中亞峯會即將在阿斯塔納舉行。您對本次峯會有何期待?
努雷舍夫:我們熱切期待即將在阿斯塔納舉行的第二屆中亞—中國峯會。這是一項重要外交活動,必將爲進一步深化機制各方間的多領域合作注入強大動力。
中亞—中國峯會已成爲一項建立在平等、睦鄰友好和互利互惠原則基礎上的對話機制,2023年在西安舉行的首屆峯會開啓了區域協作新模式。
作爲此次峯會的東道國,哈薩克斯坦高度重視第二屆峯會的實質性內容和組織工作。我們致力於關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確保一致性和連續性,議題之一將是落實在西安發起的一系列倡議,包括啓動具體的合作機制。
我們將特別關注進一步加強交通和物流互聯互通、產業合作以及推動地區的綠色和數字轉型,教育、科學、文化和青年交流也將是重要議題。
我們相信,第二屆中亞—中國峯會將是在亞歐大陸建立統一的合作與信任空間的重要一步。在地緣政治挑戰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正是這種基於相互尊重和利益平衡基礎上的機制,爲可持續發展、改善各國人民福祉和地區穩定開闢了真正前景。
環球時報:您曾在中國學習和工作多年,這是您第二次擔任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您如何評價自您首次被任命爲駐華大使以來,中哈關係在過去十年中的發展成果?您如何看待雙邊關係的現狀?
努雷舍夫:我於2015年2月首次被任命爲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見證了中國自身以及我們雙邊關係發展的歷史性變化。
過去十年,中國經歷了深刻的內部轉型——從工業現代化到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這些轉變也爲哈中合作開闢了新的前景,兩國合作變得越來越具有戰略性、多元性和可持續性。
哈薩克斯坦作爲中國可靠的合作伙伴和最先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積極參與建設開放、包容和互利的經濟空間。我們高度讚賞中國爲加強地區互聯互通、發展基礎設施、科技交流和人文對話所做的貢獻。
特別指出的是,兩國關係最重要的驅動力是元首外交。幾年來,兩國元首舉行了多次會晤,我們期待中國領導人訪問哈薩克斯坦,出席第二屆中亞—中國峯會。哈薩克斯坦國家元首也計劃於今年秋季參加在天津舉行的上合組織峯會。我相信,即將進行的訪問將爲雙邊合作開闢新的視野。
如今,哈薩克斯坦是中國在中亞最大的經貿夥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438億美元,我們正在共同努力在未來幾年內將這一數字翻一番。我們相信,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哈薩克斯坦新經濟政策的協同下,我們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當今的哈中關係是睦鄰友好、相互尊重和共同發展的典範。這是一種真正具有戰略意義的夥伴關係,它面向未來,建立在將世界視爲一個和平、公正和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家園的共同願景基礎上。
環球時報: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此後,中哈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積極開展合作。您如何評價中哈兩國的合作成果?
努雷舍夫:中國領導人於2013年在阿斯塔納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成爲了地區和全球合作發展的轉折點。
在過去12年中,該倡議已成爲推動長期戰略思維和實施具體項目的大規模平臺。哈薩克斯坦從開始就一直支持該倡議的目標和原則,併爲該倡議的發展做出切實貢獻。
哈薩克斯坦還提出共同建設中間走廊——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的倡議,這是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補充。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是,中國也在最高層面支持哈薩克斯坦的這一倡議。
今天,我們高興地看到兩國正在攜手實施許多基礎設施、工業、能源和農業項目,這些項目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合作的具體成果。
首先,哈薩克斯坦在確保中歐陸路互聯互通方面發揮着核心作用。今天,中國與歐洲之間超過80%的陸路集裝箱運輸都過境哈薩克斯坦。
其次,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兩國正在實施一系列具體的基建項目,如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無水港、裏海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和“歐洲西部—中國西部”國際公路運輸走廊。
我想強調的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未停滯不前,而是適應當今時代的挑戰。如今,除了交通和物流基礎設施外,各方還關注數字基礎設施、綠色技術和高效物流解決方案的發展。
今天,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加強該地區國家之間的信任,刺激投資,推動交通、能源和人文聯繫。哈薩克斯坦和中國正共同推動亞歐地區的繁榮與穩定。
環球時報:除中國-中亞合作機制外,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還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和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亞信會議)等多邊框架內積極開展合作。 您認爲兩國在推動真正的多邊主義方面秉持哪些共同原則和價值觀?
努雷舍夫: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在解決全球和地區議程的關鍵問題上擁有相似立場。兩國一貫主張建立基於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合作的公正、可持續的國際秩序。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在聯合國、上合組織和亞信會議等多邊框架內的密切合作,反映了哈中夥伴關係的戰略性。
我們高度評價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在國際舞臺進行有效的立場協調,包括支持聯合國的中心作用、遵守國際法的必要性、不干涉內政以及優先和平解決衝突。正如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託卡耶夫多次強調的那樣,“我們兩國在致力於加強全球穩定、安全和公正方面是團結一致的。”
哈薩克斯坦支持中國提出的關鍵全球倡議,包括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
值得強調的是,我們兩國之間沒有矛盾或懸而未決的問題,這爲進一步擴大各方面的合作創造了堅實基礎。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在保持傳統友誼和加強政治互信的同時,將繼續在國際組織的框架內採取協調行動。我們相信,兩國之間的協調夥伴關係將爲構建更加公平、平衡和包容的全球治理體系做出重要貢獻,以促進世界和平、可持續發展和安全。
環球時報:近年來,中哈兩國的文化、教育和旅遊交流日益活躍。例如,今年是哈薩克斯坦“中國旅遊年”。 您認爲人文交流在雙邊關係中發揮什麼作用?
努雷舍夫:人文交流的發展在加強哈薩克斯坦和中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信任和相互理解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近年來,我們兩國的文化、教育和旅遊合作呈現出特別活躍的態勢,已成爲哈中永久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的重要事件將是在北京開設哈薩克斯坦文化中心以及在阿斯塔納開設中國文化中心。這是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象徵着精神上的親近,併爲文化交流領域開闢了新前景。
2023年,我們實施了與天津職業大學的合作項目——在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開設魯班工坊,培養機械製造領域的人才。我們計劃在2025年依託古米廖夫國立歐亞大學啓動第二個魯班工坊,以培養信息技術領域的人才。去年,北京語言大學在阿斯塔納國際大學設立分校。
在旅遊領域,人們對哈薩克斯坦的文化遺產、自然美景和民族特色的興趣日益增長。我們於2024年在中國成功舉辦了“哈薩克斯坦旅遊年”,2025年在哈薩克斯坦舉辦的“中國旅遊年”將繼續這項事業。我們看到,文化和旅遊交流正在轉變爲加強睦鄰友好和我們兩國人民之間理解的工具。
我們正在積極推進開闢新航線的工作,例如今年將開通阿拉木圖-廣州、阿拉木圖-成都、阿拉木圖-上海等新航線,將使兩國之間每週的航班數量增加到84班。
所有這些都爲進一步增加哈薩克斯坦和中國之間的旅遊交流奠定堅實基礎。今年1月至5月,我們接待了約28萬中國遊客,比2024年同期增長42%。 需要強調的是,人文交流活動的核心是青年、學生、學者以及創意產業代表。這是對未來的長遠投資,將爲未來數十年的可持續信任與合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