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抱着“臭臭”,並非青春期延長

新加坡《海峽時報》6月15日文章,原題:一輩子都抱着你的“臭臭”也沒關係  如果一個成年人抱着毛絨玩具在工位敲鍵盤,很多人會嗤之以鼻,但他們可能只是需要來自玩偶的擁抱。有人擔心,當今的成年人正飽受青春期延長的考驗,甚至認爲這是年輕一代幼稚化的表現。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研究表明,有近半數新加坡受訪者都會抱着能安撫情緒的毛絨玩具或是柔軟毛毯入睡,他們喜歡稱其爲“臭臭”。這一詞彙來源於馬來語中“有味道的枕頭”一詞。它們看似代表“幼稚”,但事實上更多是保留了兒時的童真快樂。爲何我要全盤接受成人身份?如果我能夠養活自己,爲何不在心裏保留一方天地,做個小孩呢?

兒時的我,曾將枕頭當作玩偶,賦予它人格,和它玩耍。隨着時間推移,枕頭會散發令人安心的氣味,那是從安眠和酸甜苦辣的回憶中生長出來的獨特印記。相比於氣味的記憶,如今的玩偶有着可愛的外形、舒適的觸感,以及由創作者和主人共同傾注的故事。

“越長大,人就越自我,越難爲情,玩玩具會顯得又蠢又浪費時間,但正因如此,我們更要關注內心的真實感受,”曾擔任教師的梅瑞迪斯·辛克萊說。看電影、逛藝術展、做咖啡或是邊聽音樂邊健身,用“大人”的方法放鬆固然很好,但偶爾我們也可以抱抱隨身帶的“臭臭”。 研究焦慮、抑鬱和複雜關係的美國臨牀心理醫師傑米·扎克曼提到,毛絨玩具能夠緩解和安撫情緒:“相比於酒精和鎮定劑,毛絨玩具能夠以溫和無害的方式緩解壓力。”同貓貓狗狗一樣,“臭臭”也可以是傾訴的對象,隨時隨地,只要你想。它們讓難熬的日子變得柔軟,出差的時候,酒店會因爲它變得溫暖,整個世界都變成明亮而毛茸茸的樣子。(作者丹妮絲·鍾,華安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