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啃老”少年到“100億”導演,真“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們都喜歡“逆襲”的故事,而當銀幕內外形成如此巧妙的互文時,無怪乎用來形容哪吒的“逆天改命”也被用在了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導演餃子身上。

這個逆襲爽文的高潮我們都知道了——

自1月29日正式上映以來,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口碑和票房一路飆升,已創造多項紀錄:

2月6日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

2月7日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

2月13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含預售及海外)突破100億,成爲中國影史首部票房破100億電影,暫列全球票房榜第17名。

而故事的開端,是“漫畫家”的夢想和“鐵飯碗”的現實之間的掙扎。

“餃子”本名楊宇,1980年出生於四川瀘州。

小時候的餃子是個動漫迷,《七龍珠》《聖鬥士星矢》,還有宮崎駿的作品……都在他心裏種下了成爲漫畫家的種子。

“我的少年時刻都在圍繞着‘飯碗’思考。”餃子後來回憶道,“雖然我天然對繪畫有熱愛……但在報考大學時,我依然選擇了穩妥,因爲父母都在醫院工作,所以我報考了華西醫科大,一個鐵飯碗。”

“但捧着鐵飯碗我反而感到憋悶,心中一直有團無名火在燒。”

命運的轉折開始於餃子大三那年,一個後來成爲程序員的同學給他介紹了一款三維動畫軟件。

也是自學動畫製作之後,餃子決定棄醫從“漫”。畢業後,他靠着自學的動畫技能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動畫師。

剛踏入動畫行業,餃子就像哪吒一樣遭遇了各種質疑和壓力:

“畢竟我是自學動畫出身,畢業去動畫公司找工作的時候,難免會被對方的有色眼鏡對待。”

而他身邊的親友也覺得他放着好好的醫學專業不要,轉行做動畫是“瞎折騰”。

但餃子並不信邪,他把 “俺別的優點沒有,就是有把子力氣” 當作社交平臺的簽名,暗暗發誓要爲夢想拼到底。

“我需要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外界不提供機會怎麼辦,那就索性自己開幹!”

在廣告公司工作1年後,餃子就辭職回了家,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專心搞創作。

這一閉關就是3年零8個月。其間父親去世,全家就靠母親每月2000塊左右的退休金生活。爲了省錢,餃子的電腦不連網線,平時很少出門,身上穿的還是中學時候的衣服。

在幾乎足不出戶的晦暗時光裏,餃子打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動畫作品——《打,打個大西瓜》。

餃子憑藉這部時長16分鐘的動畫短片,獲得了包括第26屆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在內的30多個獎項,也在動漫行業裏打響了名號。

2015年,餃子迎來了人生中的又一個重要轉折點——接到了動畫電影廠牌彩條屋影業總裁的電話並獲得了彩條屋的投資,還成立了新公司“可可豆”。

有了投資後,餃子一頭扎進新劇本創作。選題時,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哪吒:

“之所以做這個主題,一方面,這是自己壓抑多年的釋放;更重要的是,希望給正在奔跑在自己理想道路的人鼓勵、希望、溫暖、力量。其實哪吒是我們每個人,即便被塌下來的天壓歪了頭,也能掙扎着生出三頭六臂把天扛起來!”

餃子爲哪吒操碎了心,從劇本到製作,從美工到特效,甚至配音和表情示範,他都親力親爲。

經過3年多的打磨,《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夏天上映。

“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句臺詞在那個暑期火遍大江南北。電影票房突破50億,餃子也一躍成爲中國動畫界難以忽略的人物。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獲成功後,觀衆們對續集的期待值拉滿。

“我們明白大家帶着怎樣的期待,觀衆是抱着要看一部120分電影的盼望來的。”彩條屋影業的CEO曾在採訪時說道。

“片子上映後,好多人問我製作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說實話我想不出最難的,因爲都特別難,如果某個地方比較容易,我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做到極致,就會提高難度。”餃子表示。

於是,光劇本創作餃子就用了2年多,後期製作又用了3年。

2025年春天,在距離上一部創造票房奇蹟的電影上映5年後,《哪吒之魔童鬧海》再次掀起觀影熱潮。

從醫學生到百億票房的動畫導演,從無人看好到締造票房傳奇,餃子重新解讀了哪吒的故事,也書寫了自己的傳奇。

“難道你想改變這個世界?”“我想試試。”

或許,這不僅僅是一句臺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