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進一步促進能源產業創新成果的高效應用,發揮品牌效應推動雙循環發展格局,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中心面向能源企業啓動徵集創新成果案例,從300多份申報資料中篩選出了較具特色的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得出了“特色鮮明企業、綠色低碳項目、高效解決方案、時代特徵人物、品牌建設成果”五大類別共計106個典型案例,於近日分別進行宣傳推廣。
近年來,能源企業加快推進能源轉型、打造大國重器、引領中國能源走向世界等方面取得了無數令人矚目的成就。能源央企國企以及各行業龍頭企業更是爲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貢獻了中流砥柱的力量。
“特色鮮明”稱號是給予在產業轉型創新發展中,對具有獨特性的代表企業冠上時代標籤。這些企業根據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優勢,與業界各條塊融合協調發展,積極推動我國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充分彰顯了責任擔當,共同繪就了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時代能源發展畫卷。
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作爲中國最大的煉化企業,擁有雄厚的制氫產能及較爲完善的配套產業鏈。2021年,公司生產燃料電池氫500噸,加氫站實現加氫800噸。目前年生產氫氣約390萬噸,約佔全國總產量的14%。規劃到2025年,建成成油氫合建站、加氫站1000座,加氫能力12萬噸/年左右。2022年9月,提出按照“千站加氫引領,百萬綠氫示範,雙輪驅動創第一,替代減碳超千萬”的目標,圍繞氫能交通和綠氫煉化大力發展氫能一體化業務,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
新能源消納最大貢獻者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國家電網已建成20多項特高壓輸電工程,成爲世界上輸電能力最強、新能源併網規模最大的電網。2021年,運營的13條直流特高壓線路總輸送電量4048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佔輸送電量的50.2%。截至年底,經營區新能源裝機容量5.4億千瓦,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7%以上。“十四五”期間,計劃投入電網投資2.4萬億元,繼續大力推進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力爭2025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億千瓦,2030年達到3.7億千瓦,輸送電量中清潔能源電量佔比達到50%以上。
海上風電產業鏈“鏈長”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華能集團作爲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開發商之一,持續開展大量工作,發揮產業鏈“鏈長”作用,組建創新聯合體,站在產業鏈整體角度思考中國海上風電的未來發展。鼓勵產業鏈的其他環節主動採用自有知識產權新技術、國產化新產品,還對國產化設備“免責”,打消廠家擔憂。最終,參研單位突破了大型海上風電機組葉片、主軸承、齒輪箱軸承等一系列核心關鍵部件國產化,取得了機組關鍵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的既定目標。未來要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大對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的研發投入。
核電走出去戰略先行者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廣核集團是我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核電企業。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廣核控股在運清潔電力裝機容量超過7000萬千瓦,其中核電2939萬千瓦,新能源超過4100萬千瓦。自主研發的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國外先後通過了歐洲用戶要求認證(EUR)和英國通用設計審查(GDA),全球有越來越多國家認可“華龍一號”,成爲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全球工程設計排名領先者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能建優先發展國際業務,推進業務由工程承包向跨國經營轉變,由跨國經營向跨國公司轉變,由單一對外工程承包向對外承包和對外投資“雙輪”驅動轉變。通過PPP、BOT、投資+EPC等模式,爲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帶動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在ENR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中位列第3位。目前,業務遍佈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五年“一帶一路”沿線累計簽約超過5000億元。首家實現火電超低排放企業
——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浙能集團作爲浙江最大的燃煤火電企業,早在2012年就在國內率先提出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概念,爲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將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作爲發電企業的重中之重,46臺燃煤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成爲全球首個燃煤機組全面實現超低排放的大型發電集團。與此同時,火電煤耗不斷走低,2020年,浙能集團控股管理火電機組供電煤耗294.68克/千瓦時。
全球首創“漁光一體”發展模式
——通威集團有限公司
通威集團深耕綠色農業、能源,現形成了“農業-新能源”的雙主業發展模式。2013年進入電池片領域,針對光伏產業鏈全局,提出了終端電站的“漁光一體”構想,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有機融合,於全球首創“漁光一體”發展模式。目前,在全國多個省市開發建設“漁光一體”基地,累計裝機併網規模超過3GW,優質而清潔的光伏電力正源源不斷地惠及千家萬戶。
海上風機創新領導者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
明陽智能致力於能源的綠色、普惠和智慧化。從十年前就提前佈局了半直驅,產業鏈一體化,在機組大型化和海上風電的浪潮之中,成爲全國第一及穩居全球海上風電創新排名第一位。CWEA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海上5.0MW及以上新增裝機1166萬千瓦,明陽智能佔比32.4%,位列全國第一;截至2021年,全國海上5.0MW及以上累計裝機1492萬千瓦,明陽智能佔比34.2%,同樣位列全國第一。
陸上分散式風電之王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風科技是國內最早進入風力發電設備製造領域的企業之一,擁有風機制造、風電服務、風電場投資與開發三大主營業務。自2011年起,在國內風電市場佔有率爲20%,連續十一年排名第一。目前已實現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超86GW,在運維服務量超50GW,逾44000臺運行風電機組遍佈世界。另本年度共有13家整機制造企業有分散式風電新增裝機,金風科技新增裝機容量爲267.2萬千瓦,佔比爲33.3%。
光伏單晶路線長跑者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隆基綠能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片和組件製造商。21世紀初,單晶路線並不被業內看好。但是隆基綠能認爲,隨着光伏產品的發展,對光電轉換效率要求會更高,單晶技術更符合市場的需求。2013年,隆基綠能的單晶硅片全球出貨量第一,並以一己之力推動單晶替代多晶。目前,生產的單晶PERC組件仍然連續多年出貨量居全球第一。另自2021年4月份以來,隆基綠能在一年時間內9次打破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
全球首個宣佈停止燃油車整車生產企業
——比亞迪集團有限公司
比亞迪現於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專注於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7月正式進入日本市場、8月進入泰國乘用車市場、9月全資投建的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正式在泰國落地。停產燃油車之後,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全力衝刺。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到117.5萬輛,同比增長249.6%,領先特斯拉同期近30萬輛,成爲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作爲全球首個正式宣佈停止燃油車整車生產的500強車企,比亞迪爲全球交通運輸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示範。
綠色能源站理念率先踐行者
——遠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
遠大能源是中國首批進入建築中央空調合同能源管理和餘熱區域能源的企業,目前已建成並運營的能源站上百個,總運行面積 7000萬m2。首次提出綠色能源站概念,採集了遠大28年數億平方米供能面積的能源站“設備、系統設計、運行性能、能耗、環境”的數據;同時率先提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全系統、全壽命週期”的規劃、設計和運行中,使能源站成爲集“數字化、智慧化、標準化”於一身,真正到達了能源供需的安全、高效、環保、經濟和舒適。2021年,遠大能源榮獲全球首家《綠色能源站建維服務認證》5A級證書,成爲全球首個獲此5A級認證的企業。
能源關鍵材料國產化領頭羊
——銀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銀環集團是我國首家用個人資金投資承擔研製開發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的民營企業,一直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同時,也打破國際壟斷。“十一五”期間,完成了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系列關鍵管材的國產化、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用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用管國產化、首臺CPR1000核電蒸發器用鎳基合金690U型管、高速機車用高精度氣動管等9項替代進口實現國產化的重大研發成果。爲國家節約了150多億元的建設成本,產品不僅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替代進口實現國產化,還出口到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
特種電纜龍頭企業
——江蘇上上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上上電纜產品涵蓋500kV及以下超高壓、高壓、中壓、低壓電纜,及塑料、橡膠等特種電纜。現已具備從220伏直至50萬伏全系列電力電纜及各類特種電纜的生產能力,年生產能力超400億元。自主研發的核電站用電纜榮登“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榜單”,其中三代核電殼內電纜填補了世界核級電纜領域空白。另新能源汽車用電纜、港口機械用捲筒電纜、柔性防火電纜、風能用耐扭電纜、光伏電纜、軌道交通用機車電纜等一大批新型特種電纜全面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