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產業“綠色低碳項目”典型案例共計40個,整體呈現了我國能源產業積極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態勢;持續提升工業、建築、交通部門電氣化水平;不斷探索智慧用電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應用場景;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推低碳發展轉型路徑。整體反映了各大能源企業在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展進程中點點滴滴的奉獻,體現了我國能源產業轉型成就,彰顯了我國能源產業創新發展新風貌。
我國橫貫東西的能源大動脈
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國家“十四五”期間首個開工的特高壓工程,是我國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重點工程,是促進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重大清潔能源項目,也是國家電網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又一創新型工程。投運後,每年輸送電力超過312億千瓦時,可使華東地區每年減少發電用煤14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42萬噸、二氧化硫25萬噸、氮氧化物22萬噸。
世界上距離最長的輸氣管道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該項目俄羅斯境內管道全長約3000公里,中國境內段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已建管道1740公里,是世界上距離最長的“輸氣管道”。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到中國長三角,長逾8000公里。全線建成後,將與中國現有區域輸氣管網實現互聯互通,中國每年因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2億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82萬噸,有效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和緩解沿線地區大氣污染現狀。
全國單機容量最大海上風電場
連雲港灌雲海上風電項目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連雲港地區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用海面積約48平方公里,場區中心離岸距離14公里。項目於2018年11月開工,共安裝風電機組48臺,主力機型單機功率爲6450瓦,其葉輪直徑長達184米。一期項目實現年滿負荷等效利用小時2724小時,年發電量達8.26億千瓦時。全部投產後,預計每年可輸送清潔電量8.6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煤26.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2.25萬噸。
全球后續核電發展“中國方案”
浙江三澳核電項目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該項目總投資超過1200億元,總裝機720萬千瓦,規劃建設6臺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機組。全部投產後,年發電量將達到525億千瓦時,創造綠色GDP約220億元,減排溫室氣體約3500萬噸,相當於造林10萬公頃。其中,此次開工的一期工程總投資約400億元,工期60個月,計劃建設2臺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機組,項目建成後,將輸出清潔電力175億千瓦時。
中巴經濟走廊首個“中國造”電網項目
巴基斯坦默蒂亞里至拉合爾±660kV直流輸電工程
——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國家電網公司在國際上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660千伏直流項目,也是中巴經濟走廊能源合作協議中唯一的電網項目。從籌建開始就確立了“超前策劃、單體審查、過程優化和整體推進”的建設原則。設計、建設和運維完全採用中國標準,真正實現了“中國製造”。每年可輸送電量超過300億千瓦時,傳輸效率高,能量耗散少,能夠爲當地約1000萬戶家庭提供穩定、優質的電能。
國際首個工程化水平的柔直配網示範項目
城市-園區雙級“互聯網+”智慧能源示範項目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該項目啓動的多端交直流混合柔性配網互聯工程,通過採用世界最大容量±10千伏等級中壓柔直換流閥、首創應用三端口直流斷路器、世界最大容量±10千伏三端口直流變壓器。攻克了柔性直流配網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建設了國際首個工程化水平的柔直配網示範工程;支撐多能互聯優化運行和分佈式能源高效消納,建立綜合能源大數據體系,創新應用大數據、微服務、區塊鏈等技術。
長三角規模最大的區域集中供暖項目
常州高鐵新城智慧綜合能源站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該項目爲長三角規模最大的區域集中供暖項目,以長江邊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和澡港河水源爲主要冷熱源。規劃總供暖面積達600多萬平方米,3座能源站,總裝機容量235MW,敷設供熱管網35公里,分三期建設。全部建成後,年減少碳排放8萬噸,相當於在無形之中造了800公頃的闊葉林。將實現最大化的減碳貢獻,區域空調碳排放降低47%,建築碳排放降低21%,總碳排放降低9.7%。
世界上規模最大“四位一體”可再生能源項目
張家口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
——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已投產項目中規模最大的風、光、儲、輸示範工程。規劃建設50萬千瓦風電場、10萬千瓦光伏發電站和11萬千瓦儲能電站。電站先後成功完成了由於局部電網故障造成的低電壓穿越,併成功抵禦10級大風的侵襲。該項目採用了全球首創的風光儲輸聯合發電技術路線,解決了風電、光電的波動性問題。建成後每年減少2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規模效應以及“四位一體”能源建設的示範效應顯著。
國際最先進且單機容量最大的燃煤機組
1350MW新型高效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示範工程
——上海申能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該項目實施了低能耗快速安全啓動、機爐餘熱高效利用、低負荷高效運行等和廠用電超低能耗運行等幾十項節能創新技術,使機組設計供電標準煤耗爲251克/千瓦時,與國內最先進的二次再熱百萬千瓦機組煤耗266.18克/千瓦時比較,下降超15克/千瓦時,50%THA工況下煤耗下降超過20克/千瓦時,成爲燃煤發電機組能效新的世界標杆,使我國的高效潔淨煤電牢牢佔據了世界火力發電技術發展的制高點。
填補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空白
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
——國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該項目總裝機容量爲2130MW,其中,光伏裝機容量爲850MW,龍羊峽水電站裝機容量爲1280MW。2015年,裝機850兆瓦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全部建成併網發電。“水光互補”技術實現了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快速補償的功能,解決了光伏發電的安全併網問題,填補了國際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目前,電站一年可發電14.94億千瓦時,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於一年節約標準煤18.3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8.09萬噸、二氧化硫排放1560.56噸、氮氧化合物排放1358.34噸,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效益。
國內單體最大的光伏配套儲能項目
山西大同新榮600兆瓦+30兆瓦時平價上網項目
——西安隆基清潔能源有限公司
該項目總投資32.5億元,佔地面積2萬餘畝,是目前國內單體最大的光伏配套儲能項目。組件、逆變器、支架等產品間技術深度融合和高效互聯,讓解決方案技術開發、方案設計全面融合,在系統集成中實現度電成本最優。項目建成後,平均每年可向當地提供約120630萬kWh的綠色電能。與同等電量火電廠相比,相當於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5.5859萬噸,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節能減排效益明顯。
高端海上風電產業鏈聚集地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運營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集海上風電技術研發、設備製造及檢測、設備安裝及運轉、電站運行及維護、人才培養及培訓等五位一體的產業集羣,形成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2021年5月,成爲全國首個“碳中和”工業園區。通過測試風機、屋頂光伏、儲能裝置的多能互補,藉助能源管理系統、水蓄冷等技術打造智能型微電網,最終實現抵消園區所排放的全部溫室氣體,將產業園打造成爲一個自發自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綠色低碳”園區,爲我國產業園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起到積極的引領示範作用。
中國首個海上分散式風電項目
福建平潭海上分散式風電項目
——北京天潤新能投資有限公司
該項目於2019年9月獲得福建省發改委覈准,2021年2月開工,並在當年實現全容量併網,創造了福建省內海上風電項目從覈准到全容量併網的最快紀錄。該項目裝機容量33.5MW,年發電量約1.16億千瓦時,全容量併網發電以來,發電量已突破6000萬千瓦時。建成將使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率先實現“碳中和”目標,成爲全國首座實現“淨零碳”的跨海公鐵兩用大橋,每年可節約標煤3.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6萬噸。
原創性清潔供熱技術樣板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中深層無干擾地熱能換熱孔示範項目
——陝西四季春清潔熱源股份有限公司
該項目總佔地面積23平方公里,分爲科研、教育、轉孵化和綜合服務配套四大板塊,共設計綜合能源站6個。通過特製的密閉金屬換熱器,利用無污染的介質交換出地下熱能,爲地面建築物提供永續、綠色的熱源。2019年投入運營,在一個採暖季(4個月)與燃煤鍋爐相比,可代替燃煤約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259.2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約225.8噸,減少粉塵排放量約1526噸,治污減霾功效顯著。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熱電廠
16MW高效有機朗肯雙循環地熱發電機組示範工程
——杭州錦江集團有限公司
該項目處於海拔4650米的青藏高原上,開發建設克服了重重困難歷經八年才建成投產,是世界首創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熱電廠。採取地熱能做到了“只取熱不耗水”,地熱尾水100%回灌,爲目前國內最先進且單機容量最大的新型高效機組。截至2021年底,西藏電網裝機容量401萬千瓦,羊易裝機佔比0.4%,西藏社會消費電量110.47億千瓦時,羊易上網結算電量1.1億千瓦時,羊易佔比近1%。發電穩定性比其它能源穩定,等效運行時數高,已經成爲西藏冬季保供的重點電源。
我國首個地熱供暖“無煙城”
“雄縣模式”地熱供暖項目
——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
該項目成功打造了我國第一個地熱供暖“無煙城”,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全部地熱水回灌,解決了地熱水回灌這一世界難題,成功實現只取熱不取水。目前,在雄安三縣共建成清潔供暖供熱站超過百座,敷設供熱管網約540公里,供暖能力超1000萬平方米。地熱供暖佔縣城集中供暖面積的95%以上,實現了真正意義的清潔、綠色供暖。2021至2022年供暖季期間累計投運地熱站796座,新增地熱能供暖能力同比增長18%。已累計節約標煤68.5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9.54萬噸、二氧化硫排放1.64噸。
大灣區能源供給改革的創新實踐樣板
珠海橫琴新區綜合智慧能源項目
——國家電投集團珠海橫琴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該項目主體規劃106平方公里,分爲五大片區,規劃以一場十站爲基礎,即橫琴熱電發電廠,10座能源站,分三期建設,以供冷供熱爲主,總裝機規模將達45萬冷噸,規劃供冷麪積超2000萬平方米。一期項目建成後,對比傳統空調系統將減少配電容量334MW,年節約電量4億度,年減少氟利昂泄漏量2.5噸,減少使用約1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4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2萬噸,減排氮氧化物6000噸。
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
新型城鎮的能源互聯網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
——南瑞集團有限公司
該項目圍繞新型城鎮能源系統規劃和優化運行、分佈式源荷不確定性與市場化交易等關鍵問題開展技術攻關與示範應用。建立了多時間尺度的源-荷-價不確定性混成場景建模理論,實現了多重不確定性下的配電網架與冷/熱/氣管網隨機規劃,有效提升示範區綜合能效水平、清潔能源佔比,降低了碳排放量。建成後將接入平臺用戶249戶,互動電力負荷達61260千瓦。示範區綜合能效比建設前提高了11.3個百分點,清潔能源佔比達到34.39%。
國內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智能充電站
南京江北新區電動汽車智能充電綜合服務樓宇
——國網南京供電公司
該項目於2020年6月19日,在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投入運營。總建築面積達3萬平方米,分爲10層,共配置430個停車車位,充電車位390個。集大數據、雲計算、綜合能源等諸多新技術於一體,將充電樁作爲能源網、交通網、信息網“三網融合”的重要載體,其中243個快充樁都實現了“即插即充、無感支付”功能。以該充電站每天390輛網約新能源汽車到站充電測算,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多噸。
“能源站+數據中心”領先樣板
南京江北新區研創園能源站+雲計算中心項目
——北京金茂綠建科技有限公司
該項目通過採用污水源熱泵+熱源塔熱泵+水蓄冷蓄熱+冷水機組+電極鍋爐+建築光伏一體化的綜合能源系統,爲周邊220萬平方米的辦公、住宅、商業建築提供清潔、優質的冷熱資源。以推動“能源站+數據中心”耦合模式落地,通過在能源站和數據中心之間,合理進行能量梯級利用,實現數據中心運行更高效、更安全、更節能。將推動區域內不同清潔能源的綜合開發與高效利用,實現100%清潔能源利用。
全國首個100%利用綠色能源大數據產業示範基地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大數據產業園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
該項目基礎設施總投資約20億元,總佔地面積80公頃,利用的電能來自附近的海南州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實現了100%完全依託綠色清潔能源打造的數據中心,將聚集各類大數據相關上下游企業100家,引進相關產業投資80億元。分三期進行建設,建成運行後,園區大數據中心的機架總規模將達到10萬架,容納133萬臺標準服務器,可年消納60億度綠電,預計每年可帶來的產業收入爲240億元,是全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示範基地。
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飛輪儲能示範項目
全球儲能容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儲能項目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
該項目佔地1800平方米,約爲兩個半足球場大小,儲能規模10MW/20MWh,能在2小時內存滿2萬度電,是全球單機功率最大、儲能容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儲能項目,也是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飛輪儲能綜合能源站。項目結合二氧化碳儲能時間長、規模大以及飛輪儲能響應速度快的優勢,解決間歇性問題,實現電網安全運行。同時,整個充放電過程不使用化石燃料,無固體廢棄物產生,達到零碳排放、綠色環保的目的。
生產廠區能源綜合一體化解決方案
陝鼓分佈式能源智能綜合利用示範項目
——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
該項目通過可再生地熱+自然的光伏+工業餘熱多元互補、梯級利用、就地消費的能源頂層規劃耦合,實現資源端節能;運營中,通過能源管理平臺,智慧按需調度能源網絡按需供送,實現節能。基於能源互聯島的實踐應用,綠色可再生能源佔比達到32%,每年可減少天然氣消耗100萬立方米;通過儲能削峯填谷,降低運營成本,助力打造全球行業內萬元產值能耗最低的製造園區,萬元產值能耗僅爲4.52千克標準煤。
世界15項首臺套齊聚一體能源站
蘇州同裏區域能源互聯網示範區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
該項目按照“能源供應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配置智慧化、能源服務多元化”的建設思路,集聚能源領域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探索構建“電爲中心、電網爲平臺,多種能源自由交換、協同互補”的新型區域能源互聯網,通過構建多能互濟互補、綜合利用體系,建設了以微網路由器爲核心,多功能綠色充換電站、“三合一”電子公路等15項世界首臺首套集於一身的能源創新示範項目,已實現100%清潔能源消納,助力全社會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
國內規模最大的電池儲能電站
鎮江電網儲能電站項目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鎮江供電公司
該儲能電站2018年7月18日正式併網投運,總功率爲10.1萬千瓦,總容量20.2萬千瓦時,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電池儲能電站項目。建成後,可在每天用電高峯期間提供電量40萬千瓦時,滿足17萬居民生活用電。作爲全球首套毫秒級響應的源網荷儲系統組成部分,實現儲能從“負荷”向“電源”的毫秒級轉變,具備調頻、調峯、備用、黑啓動等功能,每年可減少火電廠因調頻調峯造成的燃煤消耗5300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00噸,環境效益顯著。
國內首座高海拔區域固定式加氫站
西昌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項目
——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全國首個“高原”氫燃料電池公交項目。高海拔、多山地的地形地貌對氫燃料電池產品的穩定性和高效性提出了嚴峻考驗,通過工程模擬、現場實測,在系統優化設計、系統優化控制、系統高效運行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自主研發出適應高海拔地區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先期示範的10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累計運營里程超過620萬公里,最低氫耗低於4公斤。
上海浦東地區的“能源管家”
上海智慧城市能源雲平臺
——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
該項目是基於大數據及物聯網思維打造的綜合性開放平臺,可將能源客戶所擁有的分散式小規模電源集成優化,進行遠程控制和利用,促成多方參與,提升設備利用率。設備利用率每提高10%,約可減少12座110千伏變電站規劃建設,科學降低電網基礎投資。全面整合了電力、水務、燃氣、政府、社會等多方系統平臺數據,爲政府部門、能源企業、用能客戶提供能源碳監測、能源碳評估及能源碳預測等功能。
鄉村振興樣板·“陽光紅利”
衢州市龍游縣芝溪家園光伏富民工程
——正泰安能數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當時浙江省單個小區面積最大、戶數最多、安裝率最高、施工時間最短的屋頂光伏項目,是浙江衢州龍游縣把光伏發電作爲富民增收的抓手。全部安裝併網的裝機總容量可達4兆瓦,年發電量超過400萬度,從投資、安裝、併網到後期的維護,都不需要用戶花一分錢,20年後,這套發電設備還能免費贈送給用戶。5年來,芝溪家園累計收益已超過250萬元,源源不斷地爲百姓釋放着“陽光紅利”,推動了綠色能源的全民產銷。
國首個城市級能源互聯網示範項目
嘉興城市能源互聯網綜合試點示範項目
——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嘉興供電公司
該項目以主動配電網爲依託,打造了智能、開放、共享、多元、綜合的城市能源互聯網工程樣板。通過智能化能效管理系統協調各類用能設施,提高工廠與建築的能效,使城市能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打破了“信息孤島”。實現了可再生能源100%接入與消納。這不僅解決了當地過去光伏倒送的問題,實現2.4GW光伏全額就地消納。項目推廣應用至全省後,實現9.3吉瓦浙江分佈式光伏全額就地消納,相當於減少發電煤耗120萬噸/年。
我國綠色建築的典範
上海江森自控總部大樓綠色建築項目
——約克(中國)商貿有限公司
該項目建築面積44300平方米,是集辦公、研發和展示等功能爲一體的地標性建築。以低能耗、高舒適、可持續爲建設目標,在綠色建築設計和先進技術應用管理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實踐。全方位的綠色理念和實踐,應用行業領先的智能建築技術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建築節能“百科全書”,預計節能44%、建築節水42%。大樓配備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充電站,鼓勵員工綠色出行,從而有效減少使用汽油動力汽車的廢氣排放。
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
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
——遠景科技集團
該項目於2022年4月正式投產,通過系統效率提升和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替代和電氣化改造,及氫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低碳科技的應用等一體化規劃,藉助園區內工業共生網絡,實現園區內零排放,生產零碳產品,推動社會零碳轉型。產業園一期已經實現100%清潔能源。未來,整個園區80%的能源都將由本地的風電、光伏直供,20%與電網交易。至2025年,園區將實現百億度綠電供給消納、年減排二氧化碳1億噸。
“六位一體”新型能源結構樣板
蘇州工業園區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範工程
——協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國家能源局首批多能互補示範工程,擁有全國最大的天然氣熱電聯供區域,投運了全國首個國產化分佈式燃機和全國最大的城市集中製冷站,還建成全國首個“六位一體”多能源微網。在園區建設了2個清潔能源供能中心、5個分佈式能源中心、100個分佈式能源、1000輛電動汽車,形成了超過100萬kW的清潔能源系統和區域內六位一體的新型能源結構。加上電的部分,清潔能源的比例能超過80%以上。成功入選國際能源署分佈式能源展望經典案例。
獲得國內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認證項目
金風科技亦莊智慧園區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該項目以信息技術爲基礎,將通過使用清潔能源,打造智慧化、高科技的節能低碳園區。在智能微網方面,園區通過部署4.8MW分散式風電、1.3MW分佈式光伏和釩液流、鋰電池、超級電容等多種形式儲能,實現2020年清潔能源電量佔比50%。碳中和實現方式主要來自“身邊的清潔能源代替傳統能源、能效提升、購買CCER(中國核證減排量)證書”三個方面,是中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認證項目。
高寒高原地區清潔供暖樣板
西藏仲巴縣大型太陽能集中供熱項目
——四季沐歌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該項目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最西端,海拔4700米,實現供暖面積118000平方米,太陽能集熱面積35000平方米,儲熱鋼罐容積15000立方米,採暖負荷6.07MW,設計太陽能保證率95%。採用高效大平板,系統耐壓高,利用太陽能解決冬季供暖問題。不僅節省耗能,還解決了偏僻及高寒高原地區的用能需求,大大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惠及縣城44個小區、數千居民,使得項目具備巨大的經濟效益、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火儲聯合調頻”模式創新樣板
珠江電廠AGC聯合調頻儲能工程項目
——易事特儲能科技有限公司
珠江電廠總裝機容量爲4×320MW,是廣州市最大的電力生產企業和省網內主力電廠之一。該項目在電廠內新建一套10MW/10MWh儲能系統,分別接入#3、#4機組高廠變6kV母線A、B段,採用“一拖一”及“一拖二”方式,實現儲能系統與#3、#4機組接入和聯合AGC運行模式間的互鎖和切換功能。同時儲能子站支持調管機構直控功能及一次調頻策略。對緩解當前電力供需矛盾、助力廣東省“火儲聯合調頻”模式創新發展、推動雙碳目標等產生重要促進作用。
國內首家能源大數據平臺實體化運營
青海省能源大數據中心
——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該項目是面向政府和社會大衆提供公益性服務。爲政府提供碳排放監測、碳減排分析、碳匯監測分析、碳覈查評估、碳中和路線規劃等雙碳服務;爲社會大衆提供碳積分、碳幣和商業優惠等碳普惠服務;爲企業提供碳資產管理、交易撮合、綠色評估、碳諮詢、自願減排量(CCER)項目開發、減碳技術、碳金融等雙碳增值服務。最終通過海量能源數據匯聚,建立創新、高效、開放的管理體系、技術體系、服務體系和運營體系,構建“雙碳”業務服務生態圈。
國內面積最大的聯合能源供熱樣板
山西綜改區地熱清潔能源供熱項目
——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以中深層地熱能爲主,太陽能、風能、空氣能爲輔,應用了中深層水熱、超常重力熱管、太陽能光伏、光熱等13種新能源技術。主要爲科創城核心區提供採暖熱源、冷源及生活熱水,供熱面積106萬平方米,製冷面積106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技術領先、面積最大、效率最優的聯合能源供熱示範項目。未來按照規劃,將建200個能源島,實現清潔供熱全覆蓋。
以“千年標準”設計項目
北京城市副中心6#能源站
——北京燃氣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該項目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站內有鈺門國際提供的851kW燃氣內燃發電機組。能源規劃方案按照北京市副中心“千年標準”進行設計,做成“綠色節能高效”的先進供能系統。以天然氣發電,餘熱供應熱負荷及冷負荷,減少市電電網、火力發電廠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另在用戶處自發電,減少電網長距離輸送的損失,發電餘熱可以有效利用,能源綜合利用率高於火力發電廠。整個副中心區域的清潔能源比例100%,可再生能源比例超過40%,二氧化碳減排26%。
智慧能源複合型人才培養基地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分佈式能源工程
——遠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
該項目採用分佈式能源天然氣三聯供系統,在無人化控制系統開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尤其是在控制算法和智慧管理平臺AI智算方面給予了深度研究。根據目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將加強與科研院校進行密切技術交流和合作,培養懂系統、懂軟件、懂控制、懂數據的複合型人才。另與冷、熱、電分供相比,全系統節能率35.75%左右,每年減少一次能源消耗折標煤約946.8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5349.73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98.84噸。
鄉村振興樣板·“綠富美”
浙江淳安下姜村電力驛站鄉村智慧能源服務平臺
——國網浙江電力淳安縣供電公司
該項目以“電力驛站”爲載體,通過開展鄉村高彈電網建設,實現清潔能源全消納。目前,全縣範圍內,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211.65MW,本地清潔能源佔總用電量的23.78%,電能在終端能源佔比達55%。2020年通過推廣熱泵、電鍋爐實現電能替代4851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8597噸;推動建成全電炒茶共713座,全電烘乾37戶,電氣化大棚65座,電排灌158座;大下姜實現電能替代達到23萬度,減少碳排放183噸。電力加持、數字賦能,讓下姜村插上數智化轉型的翅膀,如今搖身一變成爲“綠富美”的新型鄉村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