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開幕 共話全球供應鏈與能源轉型

風電作爲代表性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在“雙碳”目標有序推進,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穩步構建的背景下,作爲能源清潔化轉型的主力軍,風電進入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

2023年10月16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3)拉開帷幕。本屆CWP以“構築全球穩定供應鏈  共建能源轉型新未來”爲主題,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峯對話、創新劇場以及不同主題的21個分論壇。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參展企業,外資企業超過250家。開幕式上發佈了《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宣言》,並舉辦了“風起五十年”主題論壇。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祕書長秦海巖主持,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同光、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挪威王國駐華大使白思娜、西班牙駐華大使拉法爾·德斯卡亞、荷蘭王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高羅柯、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倪樂思、丹麥王國駐北京大使館能源參贊馬海分別致辭。主旨演講環節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趙勇強主持。國家電網公司二級顧問(新能源雲項目負責人)劉勁松,做了題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雲促進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演講。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戰略總監趙鋒,做了題爲“全球風電產業佈局及供應鏈安全”的演講。

發佈《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宣言》 構築全球穩定供應鏈

經歷數十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爲全球最大風電市場及最大風電裝備製造基地,我國風電零部件及整機產量佔據全球60%以上市場份額,關鍵零部件的產量佔到全球市場的70%。中國風電產業已實現技術研發、開發建設、設備供應、檢測認證、配套服務等方面全覆蓋,一條高度專業化、國際化的業務鏈已經成型。

會上,100多家中外風電企業作爲代表,與多個行業組織共同簽署併發布了《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宣言》,致力於構築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推動全球風電高質量發展,爲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轉型、增進人民福祉作出貢獻。中國職工技術協會副理事長、電力專委會名譽會長畢亞雄,代表全體嘉賓莊嚴宣讀了《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宣言》。

爲進一步加強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宣言》發出了五點倡議,包括“加快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爲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積極支持”“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通過競爭推動風電發展”“打造多元化供應源,讓能源轉型惠及更多國家和地區”“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確保產品質量、降低風險”“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打造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首席執行官Ben Backwell、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遠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田慶軍、舍弗勒大中華區工業事業部總裁王貴軒作爲代表分別發言。

風起五十年 共話風雨征程與國際合作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風起五十年”主題論壇,邀請了全球與中國現代風電技術與產業的締造者和開拓者共8位嘉賓相聚一堂,回首五十年的風雨兼程,分享自身從業經歷,闡述對未來風電發展的看法。論壇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祕書長秦海巖與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首席執行官Ben Backwell共同主持。

在論壇中,西門子風電前CTO、Stiesdal公司CTO Henrik Stiesdal分享了自己對風電技術進行探索與研究的過程。Garrad Hassan創始人、前CEO Andrew Garrad分享了自己首次進入風電領域的過程並認爲,在不少國家,風電的投資、規模化發展與電網建設是熱點話題,而在中國這些能力的提升卻非常迅速,這是中國的優勢。Arthouros Zervos是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21)主席、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首任主席,經歷橫跨風電產學研等領域。在他看來,2000年左右歐洲在行業協會的支持下,風電通過國際合作逐漸成了全球的產業。他引用前幾年所做的市場分析,表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潛力巨大。2005年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成立也有中方的參與,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是無法成功的,這是一個轉折點。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武鋼回憶了外國風電企業的專家,如何對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細緻入微地給予技術支持,幫助中國風電提升技術水平。他總結道,中國風電工業是從國際化合作開始的,未來也一定要與這些國家攜手並進。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峯認爲,中國最早的風電項目大多得到過國外支持,甚至包括一系列技術培訓等。今天,推動風電領域的國際合作,受益者已不僅僅是中國,也包括全球各地。目前,能夠切實應對氣候變化的抓手之一就是新能源,中國已經成爲全球風電產業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爲未來的國際合作奠定了基礎。

中國風電政策體系的建立過程,有中國的創造與智慧,也有對國際經驗的借鑑。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副司長史立山舉例談到,對可再生能源的立法與規劃,以及後續配套政策的制定,得到了世界銀行的支持。尤其是2009年開展的中丹項目,支持了2050國家戰略的研究工作,通過一系列模型預見未來中國以可再生能源爲主的能源形態。這些實實在在的國際支持,使中國風電學到了很多最新的發展思路。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施鵬飛分享了早年參與風電國際合作項目的故事。1986年,他作爲技術顧問全程參與了比利時贈送的4臺200千瓦風電機組的安裝調試,比利進政府提供的人員培訓,幫助中國具備了風電葉片設計和製造能力。

明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傳衛回憶起從電力設備製造商進入風電行業的情形。當時,瞭解到變流器可能是兆瓦級風電機組的核心部件,650千瓦以下的機組有60%依靠進口,兆瓦級機組建立了國際供應鏈,在參觀金風科技的工廠、達坂城風電場後,決定進入風電領域。在與歐洲專家的交流中,確定了機組向大型化、輕量化、免/少維護的發展方向,最終在半直驅、緊湊型設計上取得了突破。

創新是中國風電走到今天的“傳家寶”

得益於政策推動和行業共同努力,近年來,我國風電行業產品和技術創新步伐明顯加速,大兆瓦機型推陳出新,智能化水平加速提升,配套產業不斷升級。疊加風機投標價格不斷降低,風電度電成本穩步下降因素,風電競爭力進一步凸顯。

技術創新始終是風電產業賴以發展並蓬勃的根基,更是產業降本及保證可靠性的關鍵途徑,當前中國風電已具有較高國際競爭力的風電機組技術研發水平,離不來技術的不斷創新與升級。

參加論壇的嘉賓還對未來風電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方向作出了展望。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慶軍談到,今天的中國風電已經走進“無人區”,需要我們扛起全球風電發展大旗。創新是中國風電走到今天的“傳家寶”。接下來中國風電要堅持創新、國際化、市場化,才能真正匹配中國作爲一個風電大國在全球的擔當。

與會嘉賓認爲,爲實現無碳能源社會,需要儘可能地充分利用風電,生產與消費綠電。無法採用電氣化能源的生產工藝,必須去利用基於綠電的非碳燃料,包括制氫、制氨等“Power to X”等技術,從而爲全球風電產業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實現這些創新技術與發展模式的加速發展還存在有諸多挑戰,需要各國進一步加強互動、共同應對,這爲全球開展更爲緊密的技術與經濟合作創造了機遇。

據介紹,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自2008年首次在北京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十四屆,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大。本屆展會面積高達8萬餘平方米,千餘家企業參展,其中國際展商佔比25%,來自30餘個國家和地區,將集中展示企業前沿產品和解決方案,全面呈現風電全產業鏈的最新發展動態和趨勢,預計有10萬餘人次的專業觀衆參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