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令歐洲汽車工業走進寒冬

日前,大衆汽車金融服務股份公司首席財務官Frank Fiedler表示,“很多消費者因擔憂油價飆升,正在猶豫是否要購買汽車、或者提前結束租車合同。”不止於能源價格上漲,歐洲汽車市場嚴重的通貨膨脹還來自於生產原材料乃至貨運價格的暴漲。零部件巨頭安波福上週下調了全年預期,並警告,能源短缺或令衆多工廠不得不在今年冬天停工。其預測,今年歐洲汽車產量將下滑5%。而此前該預測爲增長10%。

日前,大衆汽車金融服務股份公司首席財務官Frank Fiedler表示,“很多消費者因擔憂油價飆升,正在猶豫是否要購買汽車、或者提前結束租車合同。”

此前,寶馬也曾發佈預警,其新車訂單正在快速回落,在歐洲,這一現象尤爲明顯。

不止於能源價格上漲,歐洲汽車市場嚴重的通貨膨脹還來自於生產原材料乃至貨運價格的暴漲。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上週表示,今年,其將爲原材料、能源和物流價格上漲額外支付約35億歐元。大陸集團還舉例,某些海外集裝箱的價格,上漲了8倍。

對此,大陸集團首席財務官Katja Duerrfeld表示,“鏈條中各環節價格的上漲像颶風般襲來,並且這些壓力也不會很快消退。”

而備受衝擊的汽車製造商也已紛紛設法克服這些困難。

如奔馳、寶馬、大衆等公司,已將有限的產能聚焦至高利潤車型上,這反而爲它們帶來了“銷量下滑、利潤飆升”的效果。Stellantis和奔馳等企業更是對下半年的經營狀況表示樂觀,並預計盈利能力還將保持上漲。

此外,受芯片短缺影響,新車生產遭遇瓶頸,卻利好了二手車市場,二手車需求的猛漲還提振了其價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愈發惡化的整體經濟環境下,也有汽車製造商擔憂能否從根本上解決困境。寶馬就較爲謹慎,其表示雖然目前公司訂單量還維持在高位,但以目前趨勢發展,公司將無法轉嫁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衝擊。

此外,歐洲正面臨的能源危機,也給衆多汽車行業公司的前景蒙上了陰影。零部件巨頭安波福上週就下調了全年預期,並警告,能源短缺或令衆多工廠不得不在今年冬天停工。其預測,今年歐洲汽車產量將下滑5%。而此前該預測爲增長10%。(中國經濟網 郭躍/編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