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用研”並舉 5G價值加速兌現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以5G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其中扮演了引領者的關鍵角色。2023年是我國5G商用四週年,在政府相關部門和產業各方的紮實努力下,我國5G實現了建、用、研協同發展,成效斐然——網絡基礎不斷夯實、用戶規模持續擴大、賦能作用不斷凸顯、產業能力不斷提升。

立體化網絡“量質雙升”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海玉樹,“三江源”高寒艱苦環境中,5G室外宏站迎風矗立,超過40個站點不僅爲生態監控提供支持,也爲當地牧民生活帶來巨大改善;碧波萬頃的黃海,在離山東青島海岸30多公里的朝連島上,海島5G基站讓信號半徑沿航線擴大了53.5公里,基本實現了青島近海海域的5G連片覆蓋;在首都北京,5G-A室內分佈方案驗證成功,網絡平均下行速率爲1.9Gbps,峯值速率達到2.1Gbps,覆蓋效能提升超過25%,部署綜合成本預期降低超過30%,用戶使用體驗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雖然建站速度有所放緩,但優化提升和補點覆蓋讓全國5G網絡更加完善、立體、靈活、高效,量、質雙升。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我國已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321.5萬個,5G基站已覆蓋我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22.78個,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5G移動電話用戶達7.54億戶,比上年末淨增19360萬戶。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超90%的5G基站實現共建共享,5G網絡加快向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以來,5G網絡發展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專業化、場景化的網絡建設被提到了新高度。例如,4月,工信部和文旅部聯合發佈《關於加強5G+智慧旅遊協同創新發展的通知》,明確要求旅遊景區、度假區、休閒街區、夜間消費集聚區等重點旅遊場所5G網絡覆蓋水平不斷提升,鼓勵有需求的重點旅遊場所實現5G網絡高質量覆蓋。如今,遍佈全國各地、各行業、各場景的5G網絡正加速完善。

應用深入核心環節賦能作用凸顯

近日,工信部發布《2023年5G工廠名錄》,300個項目榜上有名。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我國在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推動5G工廠建設、打造5G工廠中國品牌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如今,引入智能製造系統,中藥製劑生產實現全流程質量追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鍊鋼加料、調溫等工序可以自動精準完成;在5G高速通信模式下,工作人員坐在智能車間中控室裏就可以用搖桿和按鈕完成放礦作業……5G已經由生產現場監測、廠區智能物流等輔助環節,深入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等核心控制環節,賦能作用持續顯現。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超8000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正在深入實施。

事實上,不僅是工業領域,5G已融入67個國民經濟大類,在礦業、電力、港口、農業、醫療、教育、文旅、民生等領域,5G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國5G應用案例數已由2022年年初的2萬個迅速增加到目前的超9.4萬個。河南平煤神馬的5G智慧煤礦、濟南萊蕪楊莊鎮的5G智慧農場、新疆阿勒泰的5G智慧牧場、廣西南寧的5G醫療專網、西藏所有7個地市的5G智慧教育……5G在各地區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實現從“樣板間”到“商品房”的轉變,不斷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貢獻數智力量。

2023年是《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共出臺相關政策舉措900餘個,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下,我國5G應用創新發展有望取得更加積極的成效。

技術實力和產業韌性持續增強

2023年,我國5G在不斷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的同時,產業自身實力也在不斷增強。5G關鍵技術取得整體性突破,已形成涵蓋系統、芯片、終端、儀表等環節較爲完整的5G產業鏈。據統計,當前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全球佔比達42%,爲移動通信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5G應用加速推廣,層出不窮的新需求給產業界提出了新課題,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國5G產業鏈技術實力、發展韌性得以增強。今年以來,產業界前瞻佈局5G-A技術研究、標準研製和產品研發,加快推進5G RedCap技術演進和商用部署,持續開展5G新技術測試驗證,產業加快成熟。以5G-A爲例,設備商已聯合運營商開展了大量5G-A技術測試驗證,關鍵技術已具備商用能力,明年5G-A全系列解決方案將正式推出。而在終端側,更多支持新頻譜的5G芯片、物聯網模組與終端產品不斷問世,價格不斷下探。同樣,對正處於發展關鍵期的5G RedCap技術,運營企業、製造企業等產業各方積極配合,形成合力,有望加速推動5G應用規模化發展。

展望未來,面向5G發展的“下半場”,我們仍需“建用研”並舉,堅持適度超前、合力共建網絡,堅持融合共創、規模推廣應用,堅持政策扶持、協同創新產業,加速釋放5G巨大的潛在價值。



Scroll to Top